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第199页
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
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
孙权览毕,哭曰:“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
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一面教发周瑜灵柩回葬。
却说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
至晓,告于玄德。
玄德使人探之,果然死了。
玄德问孔明曰:“周瑜既死,还当如何?”孔明曰:“代瑜领兵者,必鲁肃也。
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
亮当以吊丧为由。
往江东走一遭,就寻贤士佐助主公。”
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
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赴巴丘吊丧。
于路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回柴桑。
孔明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
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
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后人有诗叹曰:“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鲁肃设宴款待孔明。
宴罢,孔明辞回。
方欲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乃凤雏先生庞统也。
孔明亦大笑。
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
孔明乃留书一封与统,嘱曰:“吾料孙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
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共扶玄德。
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公平生之所学。”
统允诺而别,孔明自回荆州。
却说鲁肃送周瑜灵柩至芜湖,孙权接着,哭祭于前,命厚葬于本乡。
瑜有两男一女,长男循,次男胤,权皆厚恤之。
鲁肃曰:“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
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
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现在江南,何不重用!”权闻言大喜,便问此人姓名。
肃曰:“此人乃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
权曰:“孤亦闻其名久矣。
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
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
施礼毕。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
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
统长叹一声而出。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