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新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第111页

李茂贞兼领山南,遣子继臻守金州,行袭逐之,遂据金州。

昭宗乃以金州为戎昭军,拜行袭节度使。

昭宗在岐,梁太祖引兵而西,中尉韩全诲遣中官郄文晏等二十馀人召兵江淮,以拒太祖,行袭已附梁,乃尽杀文晏等。

太祖攻赵匡凝于襄阳,行袭遣子勖以舟兵会均、房,以功迁匡国军节度使。

行袭为人严酷少恩,而所至辄天幸,境旱有蝗,则飞鸟食之,岁凶,田中卤谷自生。

唐衰,知梁必兴,尤尽心倾附事梁,官至司空,封长乐郡王,卒赠太傅,谥曰忠敬。

********杂传第三十一

○氏叔琮

氏叔琮,开封尉氏人也。

为梁骑兵伍长,梁兵击黄巢陈、许间,叔琮战数有功,太祖壮之,使将后院马军,从攻徐、兗,表宿州刺史。

使攻襄阳,战数败,降为阳翟镇遏使。

久之,迁曹州刺史。

太祖下河中,取晋、绛,晋王遣使致书太祖求成,太祖以晋书词嫚,乃遣叔琮与贺德伦等攻之。

叔琮自太行入,取泽、潞,出石会,营于洞涡,久之粮尽,乃旋。

表晋州刺史。

晋人复取绛州,攻临汾,叔琮选壮士二人深目而胡须者,牧马襄陵道旁,晋人以为晋兵,杂行道中,伺其怠,擒晋二人而归。

晋人大惊,以为有伏兵,乃退屯于蒲县。

太祖遣友宁兵万人会叔琮御晋,友宁欲休兵以待,叔琮曰:“敌闻救至必走,走则何功邪?”乃夜击之,晋人大败,逐之至于太原。

太祖大喜曰:“破太原非氏老不可。”

已而兵大疫,叔琮班师,令曰:“病不能行者焚之。”

病者惧,皆言无恙,乃以精卒为殿而还至石会,留数骑,以大将旗帜立于高冈,晋兵疑其有伏,乃不敢追。

久之,徙保大军节度使。

昭宗迁洛,拜右龙武统军。

太祖遣叔琮与李彦威等弑昭宗,已而杀之。

○李彦威

李彦威,寿州人也。

少事梁太祖,为人颖悟,善揣人意,太祖怜之,养以为子,冒姓硃氏,名友恭。

历汝、颍二州刺史。

昭宗迁洛,拜右龙武统军。

初,刘季述废昭宗,立皇太子裕为天子。

昭宗反正,以为太子幼,为贼所立,赦之,复其始封为德王。

昭宗自岐还,太祖见裕眉目疏秀,恶之,谓宰相崔胤曰:“德王尝为季述所立,安得犹在乎?公白天子杀之。”

胤奏之,昭宗不许,佗日以问太祖,太祖曰:“臣安敢及之,胤欲卖臣尔。”

昭宗迁洛,谓蒋玄晖曰:“德王,朕爱子也,全忠何为欲杀之?”因泣下,啮指流血。

玄晖具以白太祖,太祖益恶之。

是时,昭宗改元天祐,迁于东都,为梁所迫,而晋人、蜀人以为天祐之号非唐所建,不复称之,但称天复。

王建亦传檄天下,举兵诛梁。

太祖大惧,恐昭宗奔佗镇,以兵七万如河中,阴遣敬翔至洛,告彦威与氏叔琮等,使行弑逆。

八月壬辰,彦威、叔琮以龙武兵宿禁中,夜二鼓,以兵百人叩宫门奏事,夫人裴正一开门问曰:“奏事安得以兵入?”龙武牙官史太杀之,趋椒兰殿,问昭宗所在,昭宗方醉,起走,太持剑逐之,昭宗单衣旋柱而走,太剑及之,昭宗崩。

讣至河中,太祖阳为惊骇,投地号哭,骂曰:“奴辈负我,俾我被恶名于后世邪!”太祖至洛,流彦威、叔琮岭南,使张廷范杀之。

彦威临刑大呼曰:“卖我以灭口,其如神理何?”顾廷范曰:“勉之,公行自及。”

遂见杀。

已而还其姓名。

庄宗时,得故唐内人景姹,言当彦威等弑昭宗时,诸王宗属数百人皆遇害,而同为一坑,瘗于龙兴寺北,请合为一冢而改葬之。

诏以故濮王为首,葬以一品礼云。

○李振

李振,字兴绪,其祖抱真,唐潞州节度使。

振为唐金吾卫将军,拜台州刺史。

盗起浙东,不果行,乃西归。

过梁,以策干太祖,太祖留之。

太祖兼领郓州,表振节度副使。

振奏事长安,舍梁邸。

宦官刘季述谋废昭宗,遣其侄希正因梁邸吏程岩见振曰:“今主上严急,诛杀不辜,中尉惧及祸,将行废立,请与诸邸吏协力以定中外,如何?”振骇然曰:“百岁奴事三岁主,而敢尔邪!今梁王百万之师,方仗大义尊天子,君等无为此不祥也!”振还,季述卒与岩等废昭宗,幽之东宫,号太上皇,立皇太子裕为天子。

是时,太祖用兵在邢、洺间,季述诈为太上皇诰告太祖,太祖犹豫,未知所为,振曰:“夫竖刁、伊戾之乱,所以为霸者资也。

今阉宦作乱,天子危辱,此正仗义立功之时。”

太祖大悟,乃囚季述使者,遣振诣京师见崔胤,谋出昭宗。

昭宗返正,太祖大喜,执振手曰:“卿谋得之矣!”

王师范以青州降梁,遣振往代师范,师范疑惧,不知所为,振曰:“独不闻汉张绣乎?绣与曹公为敌,然不归袁绍而归曹公者,知其志大,不以私雠杀人也。

今梁王方欲成大事,岂以故怨害忠臣乎?”师范洗然自释,乃西归梁。

昭宗迁洛,振往来京师,朝臣皆侧目,振视之若无人。

有所小怒,必加谴谪。

故振一至京师,朝廷必有贬降。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