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第75页
○李袭吉
李袭吉,父图,洛阳人,或曰唐相林甫之后也。
乾符中,袭吉举进士,为河中节度使李都搉盐判官。
后去之晋,晋王以为榆次令,遂为掌书记。
袭吉博学,多知唐故事。
迁节度副使,官至谏议大夫。
晋王与梁有隙,交兵累年,后晋王数困,欲与梁通和,使袭吉为书谕梁,辞甚辨丽。
梁太祖使人读之,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叹曰:“李公僻处一隅,有士如此,使吾得之,傅虎以翼也!”顾其从事敬翔曰:“善为我答之。”
及翔所答,书辞不工,而袭吉之书,多传于世。
袭吉为人恬淡,以文辞自娱,天祐三年卒。
以卢汝弼代为副使。
汝弼工书画,而文辞不及袭吉。
其父简求为河东节度使,为唐名家,故汝弼亦多知唐故事。
晋王薨,庄宗嗣为晋王,承制封拜官爵皆出汝弼。
十八年,卒。
庄宗即位,赠袭吉礼部尚书、汝弼兵部尚书。
○张宪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也。
为人沈静寡欲,少好学,能鼓琴饮酒。
庄宗素知其文辞,以为天雄军节度使掌书记。
庄宗即位,拜工部侍郎、租庸使,迁刑部侍郎、判吏部铨、东都副留守。
宪精于吏事,甚有能政。
庄宗幸东都,定州王都来朝,庄宗命宪治鞠场,与都击鞠。
初,庄宗建号于东都,以鞠场为即位坛,于是宪言:“即位坛,王者所以兴也。
汉鄗南、魏繁阳坛,至今皆在,不可毁。”
乃别治宫西为鞠场,场未成,庄宗怒,命两虞候亟毁坛以为场。
宪退而叹曰:“此不祥之兆也!”
初,明宗北伐契丹,取魏铠仗以给军,有细铠五百,宪遂给之而不以闻。
庄宗至魏,大怒,责宪驰自取之,左右谏之乃止。
又问宪库钱几何。
宪上库簿有钱三万缗,庄宗益怒,谓其嬖伶史彦琼曰:“我与群臣饮博,须钱十余万,而宪以故纸给我。
我未渡河时,库钱常百万缗,今复何在?”彦琼为宪解之乃已。
郭崇韬伐蜀,荐宪可任为相,而宦官、伶人不欲宪在朝廷,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
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乃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
赵在礼作乱,宪家在魏州,在礼善待其家,遣人以书招宪,宪斩其使,不发其书而上之。
庄宗遇弑,明宗入京师,太原犹未知,而永王存霸奔于太原。
左右告宪曰:“今魏兵南向,主上存亡未可知,存霸之来无诏书,而所乘马断其鞦,岂非战败者乎!宜拘之以俟命。”
宪曰:“吾本书生,无尺寸之功,而人主遇我甚厚,岂有怀二心以幸变,第可与之俱死尔!”宪从事张昭远教宪奉表明宗以劝进,宪涕泣拒之。
已而存霸削发,见北京巡检符彦超,愿为僧以求生,彦超麾下兵大噪,杀存霸。
宪出奔沂州,亦见杀。
呜呼!予于死节之士,得三人而失三人焉。
巩廷美、杨温之死,予既已哀之。
至于张宪之事,尤为之痛惜也。
予于旧史考宪事实,而永王存霸、符彦超与宪传所书始末皆不同,莫得而考正。
盖方其变故仓卒之时。
传者失之尔。
然要其大节,亦可以见也,宪之志诚可谓忠矣。
当其不顾其家,绝在礼而斩其使,涕泣以拒昭远之说,其志甚明。
至其欲与存霸俱死,及存霸被杀,反弃太原而出奔,然犹不知其心果欲何为也。
而旧史书宪坐弃城而赐死,予亦以为不然。
予之于宪固欲成其美志,而要在宪失其官守而其死不明,故不得列于死节也。
○萧希甫
萧希甫,宋州人也。
为人有机辩,多矫激,少举进士,为梁开封尹袁象先掌书记。
象先为青州节度使,以希甫为巡官。
希甫不乐,乃弃其母妻,变姓名,亡之镇州,自称青州掌书记,谒赵王王镕。
镕以希甫为参军,尤不乐,居岁余,又亡之易州,削发为僧,居百丈山。
庄宗将建国于魏,置百官,求天下隐逸之士,幽州李绍宏荐希甫为魏州推官。
庄宗即帝位,欲以知制诰,有诏定内宴仪,问希甫:“枢密使得坐否?”希甫以为不可。
枢密使张居翰闻之怒,谓希甫曰:“老夫历事三朝天子,见内宴数百,子本田舍兒,安知宫禁事?”希甫不能对。
由是宦官用事者皆切齿。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