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第135页
凡所论请,事无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辄不逊,太祖每优容之。
峻年长于太祖二岁,往往呼峻为兄,或称其字,峻由是益横。
郑仁诲、李重进、向训等,皆太祖故时偏裨,太祖初即位,谦抑未欲进用,而峻心忌之。
自破慕容彦超还,即求解枢密以探上意,太祖慰劳之。
峻多发书诸镇,求为保荐,居数日,诸镇皆驰骑上峻书,太祖大骇。
峻连章求解,因不视事,太祖遣近臣召之曰:“卿若不出,吾当自往候卿。”
峻曰:“车驾若来,是致臣有不测也。”
然殊无出意。
枢密直学士陈同与峻相善,太祖即遣同召峻。
同还奏曰:“峻意少解,然请陛下声言严驾,若将幸之,则峻必出矣。”
太祖僶俛从之。
峻闻太祖且来,遂驰入谒。
峻于枢密院起事,极其华侈,邀太祖临幸,赐予甚厚。
太祖于内园起一小殿,峻辄奏曰:“宫室已多,何用此为?”太祖曰:“枢密院屋不少,卿亦何必有作?”峻惭不能对。
峻为枢密使兼宰相,又求兼领平卢。
已受命,暂之镇,又请借左藏库绫万匹,太祖皆勉从之。
又请用颜衎、陈同代李谷、范质为相,太祖曰:“进退宰相,岂可仓卒?当徐思之。”
峻论请不已,语渐不逊。
日亭午,太祖未食,峻争不已,是时寒食假,太祖曰:“俟假开,当为卿行。”
峻乃退。
太祖遂不能忍,明日御便殿,召百官皆入,即幽峻于别所。
太祖见冯道,泣曰:“峻凌朕,不能忍!”即贬商州司马,卒于贬所。
峻已被黜,太祖以峻监修国史,意其所书不实,因召史官取日历读之,史官以禁中事非外所知,惧以漏落得罪。
峻贬后,李穀监修,因请命近臣录禁中事付史馆,乃命枢密直学士就枢密院录送史馆,自此始。
○王殷
王殷,大名人也。
少为军卒,以军功累迁灵武马步军都指挥使。
唐废帝时,从范延光讨张令昭于魏,以功拜祁州刺史。
晋天福中,徙原州刺史。
殷事母以孝闻,欲与人游,必先白母,母所不可者,未尝取往。
及为刺史,政事有小失,母责之,殷即取杖授婢仆,自笞于母前。
母亡服丧,晋高祖诏殷起复,以为宪州刺史,殷乞终丧。
服除,出帝以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后从汉高祖讨杜重威,先登力战,矢中其脑,镞自口出而不死,高祖嘉之,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节度使。
契丹犯边,汉遣殷以兵屯澶州。
隐帝已杀杨邠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殷于澶州,又诏郭崇杀周太祖于魏。
诏书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告殷,殷遣人驰至魏告周太祖,遂起兵反。
太祖入立,拜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出为天雄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领亲军,自河以北皆受殷节度。
殷颇务聚敛,太祖闻而恶之,遣人谓之曰:“吾起魏时,帑廪储畜岂少邪?汝为国家用,足矣。”
殷不听。
殷与王峻俱从太祖起自魏,后峻得罪,殷不自安。
广顺三年秋九月永寿节,殷求入为寿,太祖许之,而惧其疑也,复遣使止之。
明年,太祖有事于南郊。
是冬,殷来朝,殷握兵柄,职当警卫,出入多以兵从,又求兵甲,以备非常。
是时,太祖卧疾,疑殷有异志,乃力疾御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削夺在身官爵,长流登州。
已而杀之,徙其家属于登州。
○刘词
刘词,字好谦,大名元城人也。
少事杨师厚,以勇悍知名。
唐庄宗下魏博,与梁战夹河,词以军功为效节军使,迁长剑指挥使,坐事左迁汝州十馀年。
废帝时,诏诸州镇选骁勇者充禁军,词得选为禁军校。
从破张从宾、杨光远,以功迁奉国第一军都虞候。
从马全节破安州,以功迁指挥使。
从杜重威破镇州,以先登功拜泌州刺史。
晋军讨安从进,为襄州行营都虞候,以功迁泌州团练使。
徙房州,岁馀,为政不苛挠,人颇便之。
词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卧,谓人曰:“我以此取富贵,岂可一日辄忘之?且人情易习,若一堕其筋力,有事何以报国!”汉高祖时,复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汉军讨李守贞于河中,词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节度使,为行营都虞候,以功拜镇国军节度使。
周太祖入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历镇安国、河阳三城。
世宗战高平,樊爱能等军败南走,遇词而止之曰:“军败矣,可无前也。”
词不听,辄趣兵以进,世宗嘉之,以为随驾都部署。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