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107页

尚之信听罢,默然不语。

但念王国栋未必遽变,且惧莽依图先到广东,为先发制人,仍主急回羊城,便不从李天植之言,即率三军急回城去。

到时,早有人报道:“王国栋已率旗兵前来迎接矣。”

尚之信大喜道:“王国栋果非负我者也,李天植何过虑耶?”说未已,已见王国栋下马迎候,尚之信与握手甚欢。

尚之信并密询王国栋道:“自吾离广东而后,金隽、宜昌阿等有何举动乎?”王国栋道:“无举动,闻宜昌阿将次进京,金隽则惟盼大王捷音耳。”

尚之信听罢,并不思疑,遂并马入城。

之信又谓王国栋道:“藩府旗兵,何时可以征集齐备?”王国栋道:“权在大王,欲速则速。

不知大王言此,有何用意?”尚之信道:“先臣误前明遂亡,吾心实未尝忘明室,欲一赎前人之愆,故附从三桂,此尔所不知也。

吾到广西后,谋攻莽依图不克,今当尽起旗兵,尽杀金隽及宜昌阿,以截莽依图之后。

但事须速举,迟则反受人制矣。

汝为吾心腹,当助吾一臂。

或有疑汝不足靠者,顾吾不之信也。”

王国栋听罢,半晌乃答曰:“吾从大王久矣,今日犹有疑我者耶?特吾亦不复计较。

只如大王所言,旗兵亦易征集耳。

旗兵久受藩府厚恩,断无有不从命者,大王可以放心也。”

言罢,已到城中。

时王国栋所领的人马,皆拥护前行,之信本部反在后面。

李天植深以为忧,欲赶上观看。

不意王国栋早授意手下,以扬鞭为号,甫到城门,即一声呼喝,国栋护兵一齐动手,把尚之信拿下,立即缚之。

尚之信欲挣扎时,奈众寡不敌,早已就缚。

即厉声曰:“吾何负于汝?奈何为奸细耶?”王国栋道:“此抚军及钦差之意也。”

言罢,不做理会,即蜂拥直进金隽衙门。

后路人马犹多有不知,惟李天植见前军王国栋的人马飞驰入城,情知有变,乃留兵在城外,先带一小队赶进城中。

知道王国栋已押尚之信至金隽衙门,复派兵将城门紧守。

李天植正欲到抚衙问个底细,不想钦差宜昌阿及抚臣金隽已异常神速,即刻会同讯问,以诘究尚之信通周背清之事。

尚之信初不自承,惟王国栋、沈上达、张祯祥三人,交口指证其事。

王国栋并指曰:“之信欲起兵谋杀钦差及巡抚,以截莽依图归路一事,一一坐实。”

尚之信自知难免,乃向王国栋等三人骂道:“吾待汝们不薄,何转眼不识,反陷吾耶?”王国栋等三人,默然不答。

惟张祯祥稍有悔心,闻尚之信之言,面为发赤。

宜昌阿便欲将尚之信押下,再究同谋之人。

王国栋恐被藩兵要劫,乃向宜昌阿道:“尚之信劫父自立,久拥兵权,藩下尚多腹心。

若假以时日,之信不难脱矣。”

金隽以为然。

宜昌阿乃即令押尚之信至市曹斩决。

故尚之信自被掩捕,以至斩首,不过半日间,多有不知。

自尚之信既杀之后,李天植知得,即具函至抚衙诘问尚王之罪。

王国栋复指天植为同谋,宜昌阿欲一并治之。

金隽道:“尚王既杀,藩兵尚在天植之手。

藩兵多有受尚氏私恩者,天植不难煽而为变,反为后患。

不如缓之,再作后图。”

宜昌阿亦以为是,乃宣布尚氏罪名,并慰覆天植,令其解散藩兵。

天植道:“吾生为尚王亲信,受恩已重,不得不为之报仇。”

乃向藩兵宣言:“尚王罪不至此,只为三数小人忘恩搆陷耳。”

藩兵闻尚王被杀,多有哗然。

李天植乃复至函金隽,略道:尚王通周之事已在前时,既已归正,岂宜复构其狱?谓其欲举兵以截莽依图之后,乃王国栋一人之言耳。

忘恩负主,复构而致之死地,罪诚重矣。

钦差与中丞等必欲庇之,其如人心何?这等语。

宜昌阿乃与金隽酌议,知道藩兵已愤,若真个激变起来,终是不可。

乃与李天植往复函订,愿斩王国栋、沈上达、张祯祥三人之首,以谢藩兵,须李天植解散兵权,天植应允。

金隽乃将王国栋、沈上达、张祯祥三人,谓为献谗陷主,即同押赴市曹斩决。

可怜王、沈、张三人,藉尚之信之力得图富贵,反以陷尚之信而死不旋踵,亦可为忘恩背主者戒矣。

是时,金隽把王、沈、张三人已经斩首一事函告李天植。

天植听得,即谓左右道:“宜昌阿与金隽之必杀王国栋三人者,以惧藩兵为患也。

彼欲得吾而甘心久矣。

主仇既报,吾事已了,吾敢贪生乎?”言已,又谓藩下将校道:“吾主之志虽大,然三桂非成业之人也。

自后汝等不宜妄动。”

言罢即拔剑自刎而亡。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