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26页

时京中大员因李自成人马多众,军势复锐,皆束手无策,纷议调吴三桂一军入卫。

崇祯帝亦无可如何,即降旨调吴三桂入京。

惟由京师到宁远,往来实需时日,及谕旨到宁远之日,吴三桂本欲调兵即行,因父母妻子皆在京中亦须往救,并圆圆尤在,亦不能不顾,今适有调动,自己正宜乘势入京。

正在抽军之际,忽流星马飞报,李自成已破山西大同镇,姜瓖已降,各路望风披靡,京中已戒严了。

忽又报李自成已分张献忠南下,汴、淮、江、鄂一带,声气隔绝,各军俱不能入卫,京师已十分危急了。

吴三桂正自惊讶,暗忖李自成人马何以这般神速,正须立刻动兵,忽流星马又报,李自成大队人马已被直隶,过河间,直叩京师。

忽又报京师戒严,第一重城已被攻破,第二重城正在被困之中。

有谣传京城全陷的,有谣传帝后俱已丧亡的,纷纷其说,都是风声鹤唳,弄得吴三桂反无主意,自忖道:“看李自成军马直如入无人之境,无处可以阻挡的。

各路人马又只调自己一军,终恐不能拒敌。”

是以踌躇不决,把从前一片热心都已按下,反观不进。

时李自成即进了第二重城,崇祯帝自顾京内,既无强兵又无劲将,只望各路兴兵入京勤王,或可解危于万一,惟久无消息,即宁远一路已降旨征调的,仍不见至。

眼见江山是没望了,只招集各大臣会议,看有何应付之计。

不想那时敌国虽已暂和,不久又复兴兵,京中适传清兵至松山,洪承畴已大获胜捷,清兵已退,今洪承畴已起程入京应援,不知洪承畴在松山已兵败投降去了。

朝中群臣尚不知得,反降诏优奖承畴。

及后渐渐风声传得不好,崇祯更知无望,看看各大臣又一筹莫展,不觉叹道:“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

即垂泪拂袖回宫。

各大臣亦失意含羞而散。

时李自成既奋攻第三重城,适军中又传吴三桂带兵回京,心中亦怯于吴三桂之勇,即与左右计商抵拒吴三桂之法。

牛金星道:“吴三桂出镇宁远时,留家眷在京。

他有歌妓陈圆圆,为国戚田畹所赐。

他自受圆圆,为人言啧啧,他父吴襄故不令他随带赴镇,故尚留京中。

那圆圆为三桂心中的人,若掳圆圆以挟三桂,料三桂必为我用也。”

李自成道:“我夺其爱姬,彼将益愤,又将奈何?”牛金星道:“非夺取圆圆,不过借圆圆以挟吴三桂耳。

三桂勇而无谋,我若先破京中,它将以京城既破,救无可救,援无可援,势必灰心。

我即留圆圆为罗致三桂之地,有何不可?”李自成深以为然,因此攻城益急。

时提督京营吴襄正督御营守城,惟以寡众不敌,终难抵拒,遂被李自成攻破。

李军一齐拥入,吴襄先已被擒。

李自成因牛金星之议,先分付至吴襄家中将圆圆并吴襄全家掳至营内。

吴襄一见圆圆,即谓圆圆道:“媳妇若能一死谢吾儿,固足以全名节,亦足以壮吾儿之心。

吾儿必不负媳妇,上为国家,下为门庭,将复仇有日也。”

陈圆圆听了,惟哭不成声。

李自成却责吴襄道:“大明失道,我方应天顺人,同是中国人,谁不可为君?今汝被擒,吾固未尝加害,是吾之加恩于汝者厚矣。

汝老贼犹不念恩,反作此言耶?”说罢,一面令吴襄押过一边,徐令押圆圆上前。

李自成见她玉肌花貌,虽在悲苦之中,不失娇娆之态,看了不由心为之动。

乃赞道:“吾阅女子多矣,未见有如此艳丽者。

此楚庄王所谓世间之尤物乎?吾若得此人以充妃嫔,生平之愿足矣。”

李岩谏道:“大王之言差矣。

自来美女一笑倾城,再笑倾国。

愿大王勿萌此心,以国事为重,方不负臣等跋涉相从之意。

今为大王计,宜将吴襄、圆圆及其家人送还吴三桂,则三桂之感大王深矣。

那时不患三桂不为我用也。”

李自成道:“军师之言有见不到处。

三桂若为我用,是我以他家属送还犹可也。

若我送回家人与他,而他即倒戈相向,是徒中他人之计,此则必不可矣。

今我暂留吴襄、圆圆,以看三桂动静。

三桂若肯降我,我即还他家人;三桂若为我敌,我即杀他家人,以泄其愤,不亦可乎?”说罢,便不从李岩之计,转向圆圆道:“吾闻汝从三桂,为慕其英雄也。

今国破家亡,三桂未能以一矢相援救。

吾独能踏平陕晋,扫靖燕云,唾手而取北京。

我之英雄,较三桂若何?汝若舍三桂而从我,当不失妃嫔之贵。”

陈圆圆道:“大王此举,如志在与朱明共争江山,自应以仁义之师救涂炭之苦。

若以一时声势,夺人之爱而损人之节,固失人心,又误大事,愿大王勿为之。”

说罢,惟俯首不仰视。

时李自成诸将多在旁,圆圆只几句话,说的李自成无言可答,只令将圆圆押在一处,不令吴襄相见。

时左右多劝释还圆圆,李自成不允,只称待全破北京之后,看过三桂动静,再作计较,实则欲久后收为己有者,不从诸将之言,只传令攻城。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