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113页

郑蛟麟道:“臣等虽肝脑涂地,必不负陛下也。”

三桂又道:“胡国柱、郭壮图为朕至戚,必能尽忠报国。

夏国相与朕论交最久,马宝向为李定国之勇将,自归朕以后,朕以心腹待之。

此四人者,文经武纬,识略冠时,且心地忠硬,举义复国乃其素志,必能仰体朕心辅朕子以图大事。

今南北相隔,不能面嘱,朕当以遗书一道烦诸卿转告朕意。”

诸将听罢,皆挥泪答言:“谨遵明训。”

三桂又道:“云南向称瘠苦,然自通商业、兴矿产,利源大增,朕因以为根据。

四川乃天府之国,地势隘阻,田土优肥,户口千余万,民殷国富,士饱马腾,可资大业,皆勿轻弃之。

湖广四战之地,只利于进取。

今长沙危迫,势将不支,然云南实阻黔桂,可以无虞。

特荆州为由湖入川要道,不可不争。

若得之,可以固四川门户,亦可以为湖南声援也。

屏藩在陕,足当图海。

若汉中荆州以及黔桂门户,坚持即可以保川滇,然后以大军北趋,天下尚可图也。”

郑蛟麟道:“陛下断事明见万里,臣等当以此意告知郭、胡、夏、马诸公,以成陛下之志。”

三桂忽自叹道:“朕亦愚耳。

数年蹉跎岁月,自误至此,乃欲藉后人以竟其志耳!”说罢,长叹一声,又复垂泪,诸将交相慰劝。

三桂即令进笔墨,由左右强扶而起,草了遗书一通,嘱交郭壮图、胡国柱、夏国相、马宝四人阅看。

写竟,精神已不支,又复倒睡。

强向诸将劝谕一回,却令诸将暂行退出。

郑蛟麟等遂遵令而退。

莲儿复至榻前,三桂时默无一言,惟眼中垂泪,向莲儿似有依依之意。

莲儿亦俯首而泣。

少顷,三桂乃道:“朕果致死,卿将何依?”莲儿道:“陛下不必为妾计,妾固有以报陛下也。

适闻陛下嘱谕诸将,后事已无可虑。

但大军已至此间,究竟此大军如何处置,在妾愚见,当讳陛下大事,仍令诸将出军为是。”

三桂道:“所有能将俱在湖南,其次亦在陕西,此间无有当此重任者。

若勉强出军,反遭挫败。

此军为精华所聚,若有差池,全国震动,是以难也。

“三桂至此,复省起一事,乃传谕郑蛟麟、谭延祚复入。

当郑、谭二人复至时,三桂乃嘱道:“朕若不讳,宜暂勿发丧。

谭将军宜会合襄阳得胜之兵,与王会、洪福共取荆州,以固四川门户。

敌人不料朕猝死,荆州可唾手而得。

若郑将军可率诸将领大军陆续回去也。”

谭、郑二人拱手领命。

三桂又道:“愿诸卿努力前程,朕不能多嘱。”

言罢,以口指心而殁。

亡年六十九岁。

论者以三桂置君父之仇于不顾,只为圆圆致引敌入关,复锄明裔于缅甸,及反正而后,又唯日事酒色,今岁不战,明年不征,坐待困毙,其忧愤而死,固有由也。

后人有诗叹道:君父深仇且未知,谁教兵马渡京师。

十年重镇称能将,一哭邻庭为爱姬。

称号否留天子障,衔仇羞过伍胥祠。

圆圆歌罢人何在?只有莲儿尚可儿。

自三桂殁后,诸将即秘不发丧,莲儿亦唯暗中饮泣。

郑蛟麟乃遵三桂遗嘱,令撤回襄阳之师。

令谭延祚领本部人马会合王会、洪福往取荆州,俟荆州既得之后,好传遗诏于长沙。

一面赶购金棺,先将三桂大殓。

将大军十万,反旆成都。

令大将吴应祺、吴国贵领一万人马,护三桂棺柩先行,郑蛟麟与诸将共统大军为后路,并保护吴三桂随营家小,向四川而退。

且说清国大将图海,自败于王屏藩之后,再陆续增兵。

以元气未复,只紧守要塞,并未与屏藩大战。

及听得吴三桂以大兵十万亲征,直趋河南,深恐顺承郡王非三桂敌手,河南若亡,陕西亦将不保,乃令大将赵良栋领兵五万,沿汉中东北而下,以要三桂后路。

时赵良栋以总兵积功荐升提督,并授为靖逆将军,权力故在图海之下。

图海甚倚重之,特令当此大任。

赵良栋道:“大将军所委,断不敢违。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