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116页

自莲儿死后,赵良栋大为惋惜。

赵良栋谓诸将道:“吾爱莲儿者,非爱其貌,乃爱其才耳。

今尽节而死,吾甚惜之。”

便命左右以礼为之厚葬。

当殓时,莲儿面色如生,赵良栋与诸将皆为罗拜。

后来赵良栋入川,即以莲儿棺柩营葬于夔州,谓为贞姬墓。

此是后话,不必细表。

时赵良栋以周兵退尽报知图海,请示行止。

图海却暂令回军,待攻破王屏藩之后,然后再入川,并令赵良栋即回军陕西而去。

单说谭延祚与王会、洪福同领人马,疾攻荆州。

时清兵已尽移大兵会攻长沙一路,故荆州守兵无多,谭延祚却令王会、洪福先攻荆州城地。

以王会入襄阳时所得清兵旗帜号衣极伙,即以本军扮作清兵,相机而进。

当下王会与洪福先分攻荆州东北两门,荆州城内清将不虞周兵猝至,又以城中兵少,不敢出战,只闭城紧守。

谭延祚料他必催取救兵,却于夜分率兵赚城。

城内清将不辨真伪,以谭延祚军中尽是清兵旗帜,以为救兵已到,开门纳之。

谭延祚率兵一拥而入,遂夺了荆州,杀散敌兵。

谭延祚即令王会、洪福暂守荆州城,以待后令。

即带了三桂遗诏,并领人马沿石门、常德、龙阳、宁乡入长沙而去。

马宝听得谭延祚孤军到来,必有事故,乃急令接入。

谭延祚乃宣读三桂遗诏,各员哭拜既毕,胡国柱道:“先皇遗诏所立次子,乃属庶出,且复年幼。

先太子虽在京被害,而先皇太孙尚存,序当应立。

昔明太祖既定天下,以长子虽殁,犹嘱立太孙建文皇帝,以嫡庶之序不可乱也。

况太孙年已长成,若一旦立庶,反开争位之端。

外患未宁,内忧先作,必不可也。”

马宝道:“胡驸马之言虽是,然此乃先皇遗诏,谁敢违之?”夏国相便向谭延祚问道:“先皇书遗诏时,将军究在旁否?其时先皇病态又何如?”谭延祚道:“小将此时方与诸将至内问安,此诏却出于先皇御笔,惟病势已危矣。

书诏甫毕,旋即晏驾。

但尚能传嘱末将,先取荆州以通长沙之路也。

先皇在日,以太子在京被害,常诫太孙努力国事,记念父仇。

今遗诏并不提及太孙,何以一旦忘之?此亦乱命耳。

乱命必不可从。

且国有长君,为国之福。

以吾之意,当依胡驸马之言,改立太孙以主国事。

此为权宜,非故违先皇遗诏也。”

马宝至是,亦无言语。

胡国柱更一力主张,在座诸将皆无异议。

夏国相便令诸将以次签名,改吴三桂之孙。

暂令秘密丧事,待新主即位,然后发丧。

遂一面令谭延祚以本部人马驰赴云南,接太孙吴世蕃至衡州即位。

谭延祚领命疾行。

讣至滇中,上下皆为失色。

留守郭壮图即与大学士林天擎商议,即令谭延祚本军兼加派护队,送吴世蕃驰至衡州。

时夏国相、马宝、胡国柱三人方扼守长沙,分内外犄角以抗拒清将。

虽清兵各路环集,然周兵守御甚严,经数十小战,清兵终不能得手。

夏国相一面将吴三桂死事秘不发丧,待新君即位,然后计算。

那一日吴世蕃将至衡州,先由驿驰报长沙。

夏国相听得世蕃将至,乃与胡国柱、马宝商议道:“今皇太孙已到,吾等须至衡州迎立新君。

惟长沙地处重要,目下仍须固守。

倘长沙一失,衡州亦危,反惊动车驾。

故须能守长沙,然后能至衡州迎立也。

诸将计将安出?”胡国柱道:“须留一能事者固守长沙,方能赴衡。”

夏国相道:“坚忍宁耐能却大敌,莫如马将军,此重任非马将军不能当也。”

马宝道:“此为国家大事,某不敢辞。

但今局面不同,敌军云集,拒之非易也。

今请往返以二十日为期,二十日以外,须诸君回此共商大计。”

夏国相道:“往返数日,有十余日料理大事,计二十日可矣。”

夏国相又道:“胡驸马为国至戚,不可不一行。”

便将各路兵符尽交马宝,即与胡国柱起程,望衡州而去。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