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117页

那日到了衡州,时吴世蕃已先到。

夏国相将三桂遗诏及各人改立长君之意,对林天擎等说知。

时胡国柱、夏国相带同十余员至衡,林天擎亦随带十余员同至,即会议扶立新主。

即以林天擎为赞礼,夏国相为护卫,以后日为黄道吉日,择定辰时,就在三桂旧日行宫即位。

立召工役万人,先行赶将行宫油饰一新。

夏国相等打点各员,排班俟候。

先令谭延祚以本部人马及新来滇兵拥守城外,复以卫队守护行宫。

到那日清晨,夏国相即扶世蕃即位。

胡国柱率以下各官随班叩贺,皆呼万岁。

议定以明年为洪化元年,所有各官俱有升赠。

大赦国内,先发喜诏布告新君登位,并发哀诏颁布先皇之丧。

凡国内百日内不鼓乐,并谕令夏国相、胡国柱及马宝,以国事未定,即宜缞绖用兵。

所有军戎大事,宜战宜守,皆由夏国相、胡国柱、马宝三人便宜行事。

夏国相等谢恩已毕,以长沙军情吃紧,新君不宜久居衡州,仍令谭延祚护送回滇。

待至滇之后,延祚即领兵入川,以固川防。

各人皆以为然。

谭延祚即与林天擎共护吴世蕃回滇而去。

夏国相、胡国柱随带哀喜两诏,同返长沙。

夏国相及胡国柱至时,恰仅十六日。

国相即与马宝计议道:“新君即位改元,势须颁布。

恐先君既崩,军心疑惧。

湖南又为清兵所聚,必难久守,且有守无战,徒费兵力,不如弃之,仍以川滇为根据,先复元气,后图再举,方为良策。”

马宝道:“徒守此间,固知无益。

但恐退守云南,则势反孤耳。”

胡国柱道:“今军粮告竭,若弃长沙亦难进战,恐除退守滇黔以外,亦无他策也。”

夏国相道:“四川天府之地,号为天险,可以自固。

滇中左扼曲靖,右阻石门,皆可以固守。

待敌军兵力一疲,而吾元气已复,再图大举,亦无不可。

某已思得一策,当以整顿财力为先。

宜一面增采五矿,改铸值十值百大钱,以裕军需,并鼓励民气,以图资助。

复推广贸易,以裕商民。

不久即可使财力充裕。

及今图之,犹未为晚。

若再遭竭蹶,势不可为矣。”

胡国柱、马宝皆以为然,于是共议退师之计。

马宝道:“退亦不易,今当先报荆州,使王会、洪福先行撤兵回川。

吾将领兵独进宁乡、益阳,再折而西,以入贵州。

公等自由长沙缓缓而退,彼以我兵力未惫,忽然退兵,必疑我有谋,应不敢尽其兵力也。

且吾犹有一意,吾欲公等先回云南,整顿内事,吾仍当驻兵贵州,以阻来兵,方为稳策。

若并弃贵州,反成孤立,恐清兵将以各路大兵扼黔桂,以撼云南,恐云南亦危矣,断不可也。”

夏国相、胡国柱皆以为然。

马宝乃即行分军两路,为前部扬言分掠宁乡、益阳,自己却领大军继进,嘱令部下若到益阳、宁乡,即撤军望贵州而退。

果然清将疑周兵欲通荆州之路,蔡毓荣即分兵往救,惟自马宝起行之后,夏国相即乘夜退兵,直弃长沙而去。

正是:数戴用兵徒耗力,一朝弃地急回车。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拔固原图海鏖兵 走汉中屏藩殉国

话说周兵计撤退,自马宝进兵宁乡、益阳,以进为退,乘机折入贵州。

时胡国柱、夏国相自马宝起程之后,即乘机退兵。

胡国柱道:“我今退兵,清兵必乘势追袭,不如虚者实之,于城上仍遍插旌旗,以为疑兵,使清将见之,必以吾军未退,必不敢遽行南下也。”

夏国相道:“此计直用不着。

若如驸马所言,是直诱清兵来追耳。”

胡国柱急问其故,夏国相道:“蔡毓荣合各路之众以困长沙,彼只为围困,而不为猛攻者,盖知吾军在长沙势已疲惫,不久必退,待吾退而后乘之耳。

城厢内外,吾军人马数万,旦暮炊烟四起。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