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118页

凡有兵无兵,清将已一望知之矣。

是兵少尚能以实者虚之,若兵多则全用不着也。”

胡国柱道:“用兵之道,战固为难,退亦不易。

今清国四面大兵绕集长沙,吾军若退,又何以保清兵不来追赶也?”夏国相道:“吾已思得一法在此,只如此如此,可以瞒过清将矣。”

胡国柱鼓掌称善。

夏国相便令三军各拿锹锄,纷纷掘地,泥沙飞扬,滚于空中。

然后令诸将一齐打叠起行。

到夜深,所有城内城外各军一齐向南而退。

早有细作报知蔡毓荣与岳乐等,皆以周营日间沙尘飞滚,必然掘地。

既是掘地,必然埋伏地雷,皆不欲遽追,以中其计,蔡毓荣持之尤坚。

当部下诸将环集请追,蔡毓荣道:“非汝等所知也。

观日间周营动静,必有大事,何必便退?恐不宜即追,追则中计矣。”

因此与安王岳乐、贝子尚善及简王知照,暂仍按兵不动。

到次日宁乡、益阳探报回称,该两地并无兵警,只有些小周兵,尚离数里即回军望南而退。

蔡毓荣听得,正自疑惑,不一会,又得荆州由驿报到捷音,以周将王会、洪福已弃城而遁,现在已收复荆州。

蔡毓荣所得那两路人马同时撤退,乃惊道:“彼真退兵矣,断无各路同时诱敌之理。

彼国中必有事故,是以如此。

今番马宝却瞒过吾也。”

急令人打听长沙消息,见城中绝无动静。

急拿土人问之,则称昨夜周兵已退去尽矣。

蔡毓荣听得这点消息,急提兵入长沙。

正是前方畏敌,今要争功,同时各路清兵皆进长沙而去。

蔡毓荣见城内尚粘有周将告示,是谕令军民守制的,各衙署亦悬挂黄字灯笼,始知三桂已死。

复寻土人问马宝退兵的光景,土人具述马宝进兵只为求退,军中掘地装做埋伏地雷的样子,亦只故作疑兵。

蔡毓荣乃叹道:“夏国相、马宝皆能者也。

若不然,彼在长沙只合敛手待毙,焉能逃去耶?若三桂有为,而又如此有能事者以佐之,则天下大势未可知也。

今三桂已死,吾无忧矣。”

便与岳乐相议奏道,以岳乐为亲王,就让岳乐领衔,奏明收复长沙。

清朝以三桂踞长沙数年,一旦收复,乃大加赠赏。

以岳乐劳师在外已经数载,即令回京休息,而以所部人马由贝子尚善兼统;以尚善晋封郡王衔,加蔡毓荣太子太保一等伯爵;其余各员皆陛赏有差。

并令各路从速进兵,乘三桂溃败之时,收回疆土。

尚善与蔡毓荣领命后,整顿各路人马,暂行休息,然后进取。

清朝自以收复长沙之后,并谕知图海,示以长沙既复,冀以鼓励西路诸将之心,责令先肃清秦陇,即乘势入川。

图海得令,以三桂既殁,川兵必难再出,鄂汴两省可无后顾,乃向顺承郡王部下取精兵二万,并吉林马队五千,驰赴入陕,以壮前军。

适赵良栋又引军回陕,图海即大会诸将如赵良栋、张勇、王进宝、孙思克等商议进兵之计。

图海道:“吾军败后,屏藩终不能进取。

虽经数十战,吾以挫败之师,尚能却拒,是天将亡三桂矣。

今屏藩分兵据阳平,扼要道,为平凉声援,亦不能越平凉一步。

吾破屏藩,此其时矣。

不知诸君有何妙计?”王进宝道:“屏藩大军东至凤翔,西迄秦安,连营相亘。

又有吴之茂、谭洪以为左右,欲摧陷之,诚不为易。

兵法在攻其要地。

探闻周军驻陕,粮道俱屯于叆阳。

某愿以一旅之师冒险深入叆阳,焚其粮草,据之以分其东西军势。

然后以大军压其前,则屏藩必败无疑矣。”

赵良栋道:“吾自探得三桂后军数十人,有一人唤做孙年。

他有胞兄孙祚,现为屏藩后军营官。

孙年谓受吾厚待,无可图报,愿劝其兄立功来归。

俟吾军与屏藩交战时,使其兄举火为号,以扰屏藩军心。

彼军心既乱,吾以军力乘之,彼复于中为变,屏藩不败何待?屏藩一败,是吾军一举而收复陕西也。”

图海道:“二人之言,皆有见地。

吾以为屏藩一军久以固原为根据,当先取之,然后望南而下,以制屏藩,实为要着。

今当以一军先下叆阳,留军守把长武一带,却以大军先趋固原。

待吾军与屏藩交战,即以孙年行其计可也。”

诸将皆以为然。

图海即分拨人马,准备行事。

且说王屏藩自三桂殁后,已接哀诏,又接得新君即位,加封为镇西王,以吴之茂为荡西王,谭洪为镇国公,俱列为金吾卫大将军。

屏藩等自受封后,益图奋勇,便与诸将商议进兵。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