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122页
王屏藩叹道:“吴之茂不能免矣。
吾若不救,是陷了吴之茂。
吾若救之,又必失了汉中。
以吾视师数年,今日乃狼狈至此!”叹罢,不禁吐出鲜血,自知大势难回,便欲以身殉国。
正是:数载战争徒耗力,一朝挫败愿捐生。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胡国柱败走贵阳城 傅宏烈起兵桂林府
话说王屏藩奔至汉中府,听得吴之茂被困,自知欲救不得,诚恐一经往救吴之茂,料清将王进宝必然直压汉中,那时吴之茂能救与否尚未可知,惟汉中已在必危,是更无归路矣。
意欲调别将往援,惟谭洪已因伤致病,此外更无别将可当此大任。
想罢,不觉欷歔长叹,便遣部将王国兴打谭洪旗号,往救之茂。
一面分兵扼守要道,以防王进宝。
原来吴之茂自领兵力拒图海,约守华亭两日,即弃城而遁。
惟令军士步步为营,且御且退,于清兵来追,并不与战,只自谋抵御,以图缓缓退兵。
图海观此情景,乃与诸将计议道:“观吴之茂动静,非留兵备战也。
想王屏藩听得叆阳已失,防王进宝直下汉中以截其归路,故先回汉中扼守,以备王进宝。
其留吴之茂于此,不过缓吾兵力,使吾等不能急下汉中,俾王屏藩得徐图整顿耳。
吾等不可着他道儿,以王屏藩固虎也,稍养元气,即能噬人矣。
今当各路齐进以捉吴之茂,则吾军南下当势如破竹。”
便令赵良栋、张勇、孙思克齐进,三路夹攻吴之茂,图海自引大军,为各路援应。
那吴之茂仍用前法,惟缓缓退兵。
不想清兵各路大至,把吴之茂围困。
那时吴之茂虽欲不战而不能,叵耐清兵人马众多,又乘胜之威,加倍奋勇,吴之茂无法,欲竭力杀出重围。
那图海却令军士遍布谣言,谓汉中已失,周兵无家可归,惟降者免死。
于是吴之茂军中,纷纷投降。
吴之茂制之不得,已见军中星散,自己在重围中又绝了外援,且见清兵已各路逼近,料不能解脱,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自吴之茂死后,所有未降军士以主将既殁,亦概归投降,那吴之茂一军,由是全军覆没。
图海更令三军,再勿解甲,尽编降兵为后路,率诸将竭力进行,望汉中而下。
时王国兴奉王屏藩之命,打谭洪旗号往援吴之茂一军。
甫至中途,已听得吴之茂全军覆没,且吴之茂已经身死。
自念本军不足挡图海,况吴之茂已死,全军俱覆,进亦无益,乃折军而回。
徐听得图海自倾覆吴之茂,即引大军南下,遂星夜奔回汉中,向王屏藩报道:“之茂全军覆没,吾军已亡,今图海正引大军来也。”
王屏藩听得大惊,徐叹道:“此我之失计,陷吴之茂者,即我也。
吾负国家,又负之茂,吾罪大矣。”
言罢,咯血不止。
王国兴道:“此诚国家之不幸。
然胜负亦兵家常耳,以将军智勇双全,久为图海所畏,今虽失败,尚可再图。
即汉中难守,亦可遄返四川,为再举计,何必灰心如此?”王屏藩道:“化平之败,吾即欲捐生,犹以一息尚存,当留身以顾大局。
今回思用兵数年,周皇以十数万之众付我大权,乃数年未得寸土,反损兵折将,疆宇日蹙,吾何以见川中父老乎?”说罢,又复吐血,左右乃扶入帐中。
屏藩自念吴之茂已死,谭洪又被伤,自己又病势危剧,川中亦不见有救兵赶到,看来汉中必难久守,那时反为敌据,更是千载贻羞。
且默察大局,势难再振,若不幸国亡,更何以自处?昔武侯有云:“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计不如一死,免致后来受辱。
便扶病写书,飞报川中,使速筹战守。
一面令人送谭洪回川养病,俾留勇将以备缓急,即遗书以兵符交付李本纯与陈聪及王国兴,暂守汉中,即立志自尽。
忽报图海大兵已直趋汉中,约离此不远。
王屏藩听得,即遣开左右,自叹道:“吾死更不能待矣。”
即拔剑自刎而死。
可怜王屏藩以一员勇将,临阵数十年,卓著战功,秦陇一带土人号为虎将。
自归附三桂后,清国大将多败于其手,如歼丞相莫洛,败贝子鄂洞,破图海,通平凉,一如张勇、王进宝、赵良栋、孙思克等清国号为能战者,皆为所困。
乃以一着之差,卒为图海所乘,致自刎而终。
当时论者,诿为天意,亦王屏藩迁延不进有以自取之也。
后人有诗叹道:屏藩称健将,妙策困清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