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88页
若南昌不守,是江西全失矣。”
岳乐便一面知照简王,一面回军。
那简王听得,已吓得魂不附体。
当初只道得了头功,今日反受了危险,如何不惧?又不敢遽尔离城,惟下令闭城紧守,自不消说。
单说高大节本部人马阳称数万,实则只有八千。
那高大节生平骁勇耐战,又善能以少击众。
自行抵袁州之后,逆料岳乐必然回军,乃与诸将计议道:“当岳乐离开袁州时,若简王喇布仍留半军驻守九江,吾军断不易得手。
今彼悉为我夏丞相所料,不计利害,但要争功,以全军坐困南昌,岳乐又同时俱进,使江西上游空虚无备,是彼失算也。
今岳乐若闻我军反出其后,必星夜回军,却好中计。”
言罢,乃嘱副将韩大任道:“离此数十里有一座螺子山,山如螺形,树木丛杂。
且山下平原绝少,只是溪涧纵横,支河错落,并无战场。
足下可领千人先伏山上。
岳乐回军,必经此间,待其至时,排枪劲矢一齐施放,岳乐必不能抵御。
且彼所恃者,数尊西洋大炮耳,大炮仰攻甚难,吾军必获大捷,足下之功不少。”
又嘱部将吴用华领军千人,离螺子山十余里择林木深处埋伏,等韩大任军中号炮响应,即行杀出,以为接应。
又嘱部将李雄飞道:“岳乐虽不晓军事,但他军中必有经事之人。
若到螺子山,惧有埋伏也。
足下领军千人直过螺子山十余里,阻山立营以待之。
彼若见有伏兵,必来攻击,足下当引军即退。
彼以为伏兵已过,方放心直行。
待至韩军得手,然后掩出可也。
但立营须阻山隘,以避他大炮,方为要着。”
又嘱韩大任,于清军到时先发号炮,以告诸军。
各人领命去了。
高大节又派部将多名,或领千人,或数百,为游击之师。
高大节却统中军,留一半于袁州,阳言将出九江,却亲自领兵为各路救应。
分拨既定,正是:准备窝弓擒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那时岳乐自听得袁州有警,以江西上游已失,自己孤军深入实非良策,便星夜回军。
那日黄昏以后,将行抵螺子山,伊坦布进道:“螺子左扼山岭,右阻溪河,地势甚险。
若有伏军,必难抵御,不可不防。”
岳乐道:“高大节全军方争九江,以图进取。
以九江为数省咽喉,乃四战之地,宜其在所必争。
彼何暇留军此间耶?”正说话间,忽前军探马报道:“前头已有伏兵,但旌旗不多,人数甚少耳。”
岳乐道:“果不出伊坦布所料。
以些少伏兵,何足忧虑?且已为吾军所见,亦无用矣。”
乃急令前军攻之,并移炮队往攻。
当岳乐军来时,周将李雄飞即与接战。
甫一时间,雄飞即敛军而退。
岳军正欲追赶,岳乐急止之,并道:“彼伏兵既退,若追之反恐中计。
今当乘胜过了螺子山,此后更无虑矣。”
遂催促军士疾行。
恰当螺子山,已近夜分。
岳乐心怯,谓左右道:“此地甚险,不如驻扎一夜,明早方行为上。”
伊坦布道:“岂驻此一夜便无险乎?以我愚见,三军既已到此,速宜趱路。
若一经驻扎,军心必馁。
且敌人若有伏兵,虽驻扎亦不能免害也。”
岳乐听罢,深以为然。
以事已到此,已无可如何,只令军士举火乘夜急行。
忽到初更时分,突闻山上炮声响亮。
此炮便是号炮。
时岳乐军已且行且惊,到此时闻炮声震地,更魂飞魄散,不知所措,一时哗噪起来。
岳乐正欲制止之,忽然枪声乱鸣,箭亦齐发,如飞蝗一般。
岳乐欲令军士还击,又不知敌军在何处,惟山上矢石齐望火光射来。
岳乐急欲回军,伊坦布道:“今即回军,安知后路不更有埋伏?由今思之,前之伏兵只诱敌耳。
今进前与退后,其路程皆一也。
不如冒险前进,较为上策。”
岳乐无奈,只令一面进前,一面向山还击。
怎奈由下攻上,绝不中要害。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