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112页
想顺承郡王,一纨绔子耳,必非陛下敌手。
得据汴梁,以临北京,将势如破竹。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矣,愿陛下振奋图之。”
时三桂于林天柱所言,亦欲有所答语,但觉头晕喉梗,不欲多言。
郑蛟麟见三桂如此情景,不免着慌,即使左右扶三桂退下。
诸将亦不欢而散。
惟各自私议,以襄阳既下,足以振动军威,多欲瞒着三桂病情,分兵出发。
各部将均推郑蛟麟作主,郑蛟麟道:“此次为主上亲征,与寻常出军不同。
若在别将,就可代他行令,至于主上之兵符印信,谁能代之?某断不敢为也。
今且多候一宵,看主上情景如何,再作商议。”
部将谭延祚道:“设有差池,是大周不幸也。”
各人听罢,唯摇首叹息。
不料吴三桂退后,精神更惫。
时在郧阳,正借清国镇署为行官。
是时三桂已觉困极,只为军事在心,又不能稳睡,只有爱妃莲儿在旁伺候。
但见三桂病势昏沉,甚为焦虑,速延医士诊治。
服药后仍无起色。
忽然三桂张目向莲儿问道:“朕今年几何矣?”莲儿道:“陛下只宜宽心静睡,醒后病势自退,不必多言以劳神思。”
三桂又叹道:“朕恨不起事于十年以前也。”
说罢,双目复闭,惟终睡不着。
一来年纪已耄,二来又数年溺于酒色,体魄极弱,已经两次咯血,如何支持得起?约至二更时分,又复摇首而叹,口中复咯出血来,沾染枕褥。
莲儿再催医师治理,依然无效。
医师道:“治此症,宜先撇尽愁思,方能调理。
陛下国事甚重,切宜宽心。”
说了,不见三桂答言,医士遂退出。
莲儿不离左右,知三桂目虽紧闭,心自明白,即心生一计,唤左右侍儿环集,故说军情。
或说已有军报马宝大破蔡毓荣,或说夏国相大破岳乐,欲以娱三桂之意。
不想三桂素知莲儿能忖己意,且言之太过,三桂不特不信,反以为湖南更危。
惟口虽不言,心更增虑,整整一夜不能睡着。
比及天明,病势益增。
三桂自知不起,即谓莲儿道:“朕将与卿永诀矣,卿将奈何?”莲儿听罢,忍不住泪,已呼呼而哭。
徐道:“陛下须保重御体,以国事为重,毋但为一妇人计也。”
三桂道:“噫!汝识见犹胜于朕耳,朕死迟矣。”
莲儿听至此,更为大哭。
徐又道:“陛下但注意后事,若藉国家之灵,病当立退。
设有不幸,妾当随金棺而回奉安。
陵寝之日,妾必随英魂于地下也。
妾受陛下厚恩,非此不足以图报。
且为妾一人而误陛下大事多矣,又焉忍偷生乎?”说罢,椎胸大恸。
三桂此时忽像回光返照,神思忽觉清醒,遂向莲儿慰道:“此朕自误,于卿底事?”正说着,忽侍儿报称,诸将入来问安。
三桂随谕令延诸将进来。
莲儿即拭泪闪在一旁,诸将乃鱼贯而入,为郑蛟麟、谭延祚、吴应祺、吴国宾、吴用华、何大忠、林天柱、张国柱等,皆鹄立于三桂卧榻之前。
三桂举目遍视诸将,不觉双目垂泪。
郑蛟麟先说道:“陛下玉体如何?臣等极为盼望。
愿早占勿药,以靖中原。”
三桂此时,欲强起与诸将说话,惟四肢疲弱,终不能动。
郑蛟麟道:“陛下不必过劳,倘有圣谕,臣等拱听。”
三桂乃复睡下,呜咽言道:“朕此后恐不能与诸卿出军矣。”
郑蛟麟道:“陛下何出此言?吉人天相,不久当自痊也。”
三桂道:“朕觉神思恍惚,身体不宁,喉中梗咽,时复晕眩。
朕已年逾七十,得此重疾,焉能永保?然生死亦常耳,独惜国事未定遭此不幸。
朕固误国,亦恐误诸卿之前程也。”
诸将齐道:“陛下何出此言?臣等受国厚恩,当以死报,愿陛下自重,以维系人心。”
三桂道:“朕将不起矣。
朕误数年光阴,以至于此。
此次亲征,本欲扫荡中原,诸卿等与朕共作太平之宴。
今若此,夫复何言?以大事未了,不得不以一言相托。”
郑蛟麟道:“陛下有何明训,伏乞直言。”
三桂道:“昔朕长子在辽东所生,已在京不幸为敌所害。
惟次子尚幼,今当国家多事,非赖诸卿之力,断乎不可。”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