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141页

马宝无法,急率亲军三千人死力坚持一阵,以待诸军先逃。

将近日暮,已奔至遵义城,意欲入遵义稍驻。

惟蔡军已随后蹑到,欲进遵义不得,惟有弃遵义而逃。

蔡毓荣以前军疲战,令先入遵义驻守,余军悉数追袭。

并下令道:“数年用兵,尽在此举。

乘马宝溃败之际,勿令其更有驻足也。”

三军得令,奋勇赶行。

蔡毓荣又以贵阳为贵州省会,若被胡、马二军入贵阳驻守,则战事又需时日,乃令希尔根率本部人马绕道趋攻贵阳,以夺马宝、胡国柱之根据。

那时胡国柱自听得马宝兵败,令他先退贵阳,亦拔队齐退。

蔡毓荣、希尔根皆令军中随带干粮,务至贵阳方始收军。

正是乘胜之威,人人奋勇,比及胡国柱到贵阳时,希尔根人马已先到半日。

胡国柱不能直进贵阳,亦不料趋攻贵阳的只希尔根一军,以为蔡毓荣大队已到,乃大惊道:“敌军竟至贵阳,人何精锐至此?”说罢,左右皆为危惧。

胡国柱故不敢进贵阳,只望西而逃,冀与马宝合兵。

那时马宝亦料蔡毓荣必先争贵阳,故令胡国柱一军先退,扼贵阳要道,以为胡国柱已至贵阳,故溃退之后,恐自己若再入贵阳,是与胡国柱共困于一隅,其势反孤,须得一驻扎之地,以与贵阳援应,故亦不退入贵阳,直至平远下寨。

不多时,胡国柱亦已奔到,马宝乃大惊,各诉溃散原因。

原来胡国柱只道蔡毓荣全军俱到贵阳,故只望与马宝合兵,马宝只道胡国柱已回守贵阳,故另守一处与贵阳犄角,彼此误会,致令蔡毓荣不事攻伐即得了贵阳。

那时贵阳又守兵无多,被蔡毓荣一鼓驱散,即直进城内。

乃令穆占、希尔根在城外驻扎,传令休兵三日,然后前进。

单说马宝、胡国柱败至平远,具表告入云南。

时云南大为震动,吴世蕃更为疑惑。

以马宝、胡国柱皆一时健将,部下人马亦多,且皆百战之卒,前能在洞庭岳州与蔡毓荣相拒多年,今乃一败至此,并贵阳重要之地亦弃而不守,实在可疑。

因忆起蔡毓荣有向马宝招降之事,又因云南谣言四起,都道马宝有了异心,遂决意招回马宝。

又以胡国柱虽为驸马至戚,仍恐其与马宝共事已久,恐他通同一气,遂发谕弁召回马宝、胡国柱二人,令夏国相、高起隆、王会前往平远接统军事。

夏国相见谕大惊,急入朝诘问其故。

正至朝门,恰见大学士林天擎,夏国相道:“马宝夙娴韬略,久经战阵,今虽偶败,必可支持。

若胡国柱亦才略素优,前虽放弃苟安,今已发奋用事。

吾料彼二人一日在贵州,即一日敌军不能进云南也。”

林天擎乃把吴世蕃疑及马宝一事说了一遍。

夏国相听得,乃仓皇入朝,谒见吴世蕃,力请收回召还胡、马二人之命。

吴世蕃道:“吾见马宝屡败,恐其人地不宜,故召还之耳。”

夏国相乃谏,不必误听谣言,以中敌人反间之计。

吴世蕃沉吟半晌,乃道:“以卿前往,其才亦不在马宝之下也。”

夏国相道:“然论臣之才不及马宝,但以郭驸马出守曲靖,臣恐兵力尚单。

敌将以贝子赖塔及贝子彰泰与巡抚傅宏烈三路之众,恐不能当之。

臣方当前往曲靖耳。”

吴世蕃道:“即以马宝改往曲靖,亦无不可。”

夏国相道:“往返需时,易误军务。

且彼此接代,亦不如仍资熟手也。”

吴世蕃听得,惟有不答。

夏国相又道:“此举为存亡机关。

马宝从先皇,披荆斩棘,先皇以为柱石,愿陛下勿轻疑了。”

说罢,叩头再四,力行劝谏。

吴世蕃只是不从,惟令夏国相赶速与王会、高起隆起程而已。

夏国相无奈,乃流泪而出。

知吴世蕃之意不能挽回,乃传令郭壮图固守曲靖,将政事概令林天擎与王绪主持,与王会、高起隆赴平远而去。

单说马宝至平远日夜守备,以军虽屡败,还幸各皆用命,以为大局虽危,尚可挽救,故与胡国柱尽设法守御。

忽报吴世蕃以夏国相、王会、高起隆代统其众,不觉大惊,急谓胡国柱道:“朝廷疑我等矣。

主少,国家多难,奈何?夏国相非无才略,然一易生手,调遣皆难,此局危矣。”

胡国柱道:“主上如此,枉我们日夜辛勤耳。

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待夏国相至时,何不相与密商,俾我等始终其事较可也。”

马宝道:“公言虽是,然朝廷必因此增疑矣。

夏国相忠而多智,本无不可,唯高起隆为先皇义子,以亲见用,其欲得此兵权久矣。

公言恐用不着也。”

正议论间,已报夏国相、王会、高起隆已领小队驰至。

马宝即令接进里面,各诉别后之事。

夏国相唯相向而哭,马宝亦哭。

夏国相谓马宝道:“吾军虽败,军士犹用命,且能将,尚望可以转移大局。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