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演义(明清两周志演义)第6页
卿本读书人,凡事当不至造次。”
时崇祯之意只欲袁崇焕慑服毛帅,俾作长城,本无杀之之意。
袁崇焕却不懂得,即衔命出关。
那时文武大臣交相祖饯,力诋毛帅,请置重典的实居大半。
只有董其昌进道:“弟今不避嫌疑,为督师致语。
倘度德量力,自能服制敌人,请好自为之。
弟固知文龙有罪,为国用人,倘不得已,当留虎将以备缓急。
且督师虽负才能, 惟权贵在内,恐督师之位亦不能久也。
若两才俱尽,国家亡矣。”
说罢大哭,匆匆便去。
袁崇焕听罢悚然,惟各祖饯大臣皆诋董其昌以私意为毛帅说情,因此,袁崇焕要杀文龙之心早已预决。
及到了蓟辽,力向诸属员访察文龙罪恶。
原来毛文龙勇健非常,惟情过骄奢,性又刻悍,故属员衔之入骨,遂力诋诸袁督师之前。
只有徐允英进道:“文龙有可杀之罪,今日非杀文龙之时。”
说了这两句,便出语左右道:“毛帅必死矣。
因某进言时,袁督师颜色颇不以为然,以为虽无文龙彼亦可以敌也。”
左右道:“何不力争之?”徐允英道:“势亦甚难。
袁督师本读书子,苟有专权抗命者,岂能相容?因是知毛帅必死矣。”
时袁崇焕听了各人言语,觉谓文龙宜杀的十居其九,便决意除去文龙。
即传令以阅兵为名泛舟双岛, 欲与文龙会见时出其不意杀之,以为朝廷除去强悍。
正是:因疑抗命难为帅,却借观兵要杀人。
要知毛文龙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还五将建州修玉帛 赘三桂藩府闹笙歌
话说督师袁崇焕既定了主意,要斩毛文龙,即点齐本部亲兵,并选勇健将校数员护卫,内服戎装,外衣文官袍服,身佩上方宝剑,借阅兵之名直往双岛而来。
时因狂风大起,又因辽海空阔,波浪乘着飓风震撼海岸,泛舟不易。
袁崇焕便令暂驻松子澳,密与左右计议要诛文龙之事。
崇焕道:“某此行实为国家耳。
不知我的,谓我擅杀国家一大将,知我的,当谓我能除国家一罪臣。
议者每谓,文龙若死,敌患必深,顾本督师以为,宽柔养乱,此风断不可长。
文龙死后,本督师当舍命以报国家,惟望诸君悉力相助耳。”
左右听罢,皆默然,徐道:“某等皆愿听督师指挥,但督师若杀文龙,当以计致之,文龙拥十万之众驻于皮岛,若闻得督师必要杀他,必不肯敛手待毙,恐督师其时反受其制,不可不防。”
袁崇焕道:“诸君之言甚是。
某计划定矣,不劳诸君多虑。”
说罢先派人诣文龙处,告会操之期及到时面商军政。
毛文龙也不虑有他志,立复崇焕,欣然预期相会。
到了次日,风浪渐平,袁督师便扬帆直往皮岛。
所经各岛屿,都登岸察看形势,觉毛文龙布置亦颇完密,心中踌躇道:“毛某经营边备亦有条理,若使此人鞠躬尽瘁,敦守臣节,实不可少之人才。
只可惜他性情强悍,蔑视纲纪,蹂躏辽人,罪至不赦。
今日杀之,亦殊可惜。”
时毛文龙未知袁督师之心,每处必有人窥探。
袁督师亦知毛文龙羽翼多众,防有泄漏密谋,故每经一岛,从不发言,因此毛文龙不得袁督师用意也,不敢怠慢。
一面侦察袁督师行程,预备恭迓。
时袁崇焕正由大王山岸开行,早有登州海防左营游击尹继珂乘船来见,说称奉毛帅之令,以海风暴起,特调八十四只帆船来接。
袁崇焕此时,自觉毛帅有此敬礼,恐杀之不安。
转念此乃国家公事,只治其跋扈之罪,不能以其敬礼自己,为之宽恕。
与尹继珂见后,仍又开行。
约历十余海里,已近旅顺,已有旅顺游击毛永义来迎。
袁崇焕遂登岸,与毛永义同谒龙王庙。
袁督师故谓毛永义道:“国初中山、开平两王,先战于鄱阳湖,再战于北平,乃能驱逐胡元,皆于水战、步战兼筹胜算。
今毛帅水营,只以红船泊守,恐难得力。
本部堂若复河东,断不能似此草汎了事。”
毛永义道:“毛帅以建州敌人只长于骑射,故注重陆路,且国家饷项既单,于水防亦不易完备。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