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梁沈约 · 二十四史)第208页
爽遣弟瑜守蒙茏,历阳太守张幼绪请击瑜,世祖配以兵力。
遣左军将薛安都步骑为前驱,别遣水军入渊,分路并会。
安都进次大岘,爽已立营。
世祖以贼强垒固,未可轻拔,使量宜进止。
幼绪便引军退还,下狱。
更遣骁骑将军垣护之代幼绪据历阳。
镇军将军沈庆之系安都进军,与爽相遇于小岘。
爽亲自前,将战,而饮酒过醉,安都刺爽倒马,左右范双斩首,传送京都。
瑜亦为部下所斩送,进平寿阳,子弟并伏诛。
义宣初举兵,召秀加节,进号征虏将军,当继谌之俱下。
雍州刺史硃修之起兵奉顺,更遣秀击修之。
王玄谟闻之,喜曰:“鲁秀不来,臧质易与耳。”
秀至襄阳,大败而反。
会益州刺史刘秀之遣军袭江陵,秀击破之。
义宣还江陵,秀与共北走,众叛且尽。
秀向城,上射之,中箭,赴水死,军人宗敬叔、康僧念斩首,传京邑。
赠韦处穆、杨元驹给事中,庾腾之员外散骑侍郎。
爽初南归,秀以爽武人,不闲吏职,白太祖请处穆为长史以辅爽,太祖以补司马,后转长史云。
沈攸之,字仲达,吴兴武康人,司空庆之从父兄子也。
父叔仁,为衡阳王义季征西长史,兼行参军,领队,又随义季镇彭城,度征北府。
攸之少孤贫,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南寇,发三吴民丁,攸之亦被发。
既至京都,诣领军将军刘遵考,求补白丁队主。
遵考谓之曰:“君形陋,不堪队主。”
因随庆之征讨。
二十九年,征西阳蛮,始补队主。
巴口建义,南中郎府板长史,兼行参军。
新亭之战,身被重创,事宁,为太尉行参军,封平洛县五等侯。
随府转大司马行参军。
晋世京邑二岸,扬州旧置都部从事,分掌二县非违,永初以后罢省,孝建三年,复置其职。
攸之掌北岸,会稽孔璨掌南岸,后又罢。
攸之迁员外散骑侍郎。
又随庆之征广陵,屡有功,被箭破骨。
世祖以其善战,配以仇池步槊。
事平,当加厚赏,为庆之所抑,迁太子旅贲中郎,攸之甚恨之。
七年,遭母忧,葬毕,起为龙骧将军、武康令。
前废帝景和元年,除豫章王子尚车骑中兵参军,直阁,与宗越、谭金等并为废帝所宠,诛戮群公,攸之等皆为之用命。
封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
寻迁右军将军,增邑百户。
太宗即位,以例削封。
宗越、谭金等谋反,攸之复召入直阁,除东海太守。
未拜,会四方反叛,南贼已次近道,以攸之为宁朔将军、寻阳太守,率军据虎槛。
时王玄谟为大统,未发。
前锋有五军在虎槛,五军后又络驿继至,每夜各立姓号,不相禀受。
攸之谓军吏曰:“今众军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渔父,夜相呵叱,便致骇乱,取败之道也。”
乃就一军请号,众咸从之。
殷孝祖为前锋都督,而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倚赖之。
时南贼前锋钟冲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为流矢所中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
时建安王休仁屯虎槛,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龙骧将军刘灵遗各率三千人赴赭圻。
攸之以为孝祖既死,贼有乘胜之心,明日若不更攻,则示之以弱。
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
乃率诸军主诣方兴,谓之曰:“四方并反,国家所保,无复百里之地。
唯有殷孝祖为朝廷所委赖,锋镝裁交,舆尸而反,文武丧气,朝野危心。
事之济否,唯在明旦一战,战若不捷,则大事去矣。
诘朝之事,诸人咸谓吾应统之,自卜懦薄,干略不办及卿,今辄相推为统。
但当相与戮力尔。”
方兴甚悦。
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
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城外,追奔至姥山,分遣水军乘势进讨;又破其水军,拔胡白二城。
寻假攸之节,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
薛常宝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
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
攸之从子怀宝,为贼将帅,在赭圻,遣亲人杨公赞赍密书招诱攸之,攸之斩公赞,封怀宝书呈太宗。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