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梁沈约 · 二十四史)第257页
六州荡然,无复余蔓残构,至于乳燕赴时,衔泥靡托,一枝之间,连窠十数,春雨裁至,增巢已倾。
虽事舛吴宫,而歼亡匪异,甚矣哉,覆败之至于此也。
太祖惩祸未深,复兴外略,顿兵坚城,弃甲河上,是我有再败,敌有三胜也。
自此以后,通互市,纳和亲,而侵疆轶戍,于岁连属。
逮泰始构纷,边将外叛,致夷引寇,亡我四州。
高祖劬劳日昃,思一区宇,旍旗卷舒,仅而后克。
后主守文,刑德不树,一举而弃司、兗,再举而丧徐方,华服萧条,鞠为茂草,岂直天时,抑由人事。
夫地势有便习,用兵有短长。
胡负骏足,而平原悉车骑之地;南习水斗,江湖固舟楫之乡。
代马胡驹,出自冀北;梗柟豫章,植乎中土,盖天地所以分区域也。
若谓氈裘之民,可以决胜于荆、越,必不可矣;而曰楼船之夫,可以争锋于燕、冀,岂或可乎!虞诩所谓“走不逐飞”,盖以我徒而彼骑也。
因此而推胜负,殆可以一言蔽之。
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 吐谷浑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
南夷、西南夷,大抵在交州之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
外国诸夷虽言里数,非定实也。
南夷林邑国,高祖永初二年,林邑王范阳迈遣使贡献,即加除授。
太祖元嘉初,侵暴日南、九德诸郡,交州刺史杜弘文建牙聚众欲讨之,闻有代,乃止。
七年,阳迈遣使自陈与交州不睦,求蒙恕宥。
八年,又遣楼船百余寇九德,入四会浦口,交州刺史阮弥之遣队主相道生三千人赴讨,攻区粟城不克,引还。
林邑欲伐交州,借兵于扶南王,扶南不从。
十年,阳迈遣使上表献方物,求领交州,诏答以道远,不许。
十二、十五、十六、十八年,频遣贡献,而寇盗不已,所贡亦陋薄。
太祖忿其违傲,二十三年,使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伐之,遣太尉府振武将军宗悫受和之节度。
和之遣府司马萧景宪为前锋,悫仍领景宪军副。
阳迈闻将见讨,遣使上表,求还所略日南民户,奉献国珍。
太祖诏和之:“阳迈果有款诚,许其归顺。”
其年二月,军至硃梧戍,遣府户曹参军日南太守姜仲基、前部贼曹参军蟜弘民随传诏毕愿、高精奴等宣扬恩旨,阳迈执仲基、精奴等二十八人,遣弘民反命,外言归款,猜防愈严。
景宪等乃进军向区粟城,阳迈遣大帅范扶龙大戍区粟,又遣水步军径至。
景宪破其外救,尽锐致城。
五月,克之,斩扶龙大首,获金银杂物不可胜计。
乘胜追讨,即克林邑,阳迈父子并挺身奔逃,所获珍异,皆是未名之宝。
上嘉将帅之功,诏曰:“林邑介恃遐险,久稽王诛。
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忠果到列,思略经济,禀命致讨,万里推锋,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故能立勋海外,震服殊俗。
宜加褒饰,参管近侍,可黄门侍郎,领越骑校尉、行建武将军。
龙骧司马萧景宪协赞军首,勤捷显著,总勒前驱,克殄巢穴,必能威服荒夷,抚怀民庶。
可持节、督交州、广州之郁林、宁浦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交州刺史。
龙骧司马童林之、九真太守傅蔚祖战死,并赠给事中。”
世祖孝建二年,林邑又遣长史范龙跋奉使贡献,除龙跋扬武将军。
大明二年,林邑王范神成又遣长史范流奉表献金银器及香布诸物。
太宗泰豫元年,又遣使献方物。
初,檀和之被征至豫章,值豫章民胡诞世等反,因讨平之,并论林邑功,封云杜县子,食邑四百户。
和之,高平金乡人,檀凭子也。
太祖元嘉二十七年,自太子左卫率为世祖镇军司马、辅国将军、彭城太守。
元凶弑立,以为西中郎将、雍州刺史。
世祖入讨,加辅国将军,统豫州戍事,因出南奔。
世祖即位,以为右卫将军。
孝建二年,除辅国将军、豫州刺史,不行,复为右卫,加散骑常侍。
三年,出为南兗州刺史,坐酣饮黩货,迎狱中女子入内,免官禁锢。
其年卒,追赠左将军。
谥曰襄子。
广州诸山并俚、獠,种类繁炽,前后屡为侵暴,历世患苦之。
世祖大明中,合浦大帅陈檀归顺,拜龙骧将军。
四年,檀表乞官军征讨未附,乃以檀为高兴太守,将军如故。
遣前硃提太守费沈、龙骧将军武期率众南伐,并通硃崖道,并无功,辄杀檀而反,沈下狱死。
扶南国,太祖元嘉十一、十二、十五年,国王持黎跋摩遣使奉献。
西南夷诃罗驼国,元嘉七年,遣使奉表曰:伏承圣主,信重三宝,兴立塔寺,周满国界。
城郭庄严,清净无秽,四衢交通,广博平坦。
台殿罗列,状若众山,庄严微妙,犹如天宫。
圣王出时,四兵具足,导从无数,以为守卫。
都人士女,丽服光饰,市廛丰富,珍贿无量,王法清整,无相侵夺。
学徒游集,三乘竞进,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