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宋书(梁沈约 · 二十四史)第262页

以行宁朔将军余流、麋贵并为宁朔将军。

以行建武将军于西、余娄并为建武将军。

太宗泰始七年,又遣使贡献。

倭国,在高骊东南大海中,世修贡职。

高祖永初二年,诏曰:“倭赞万里修贡,远诚宜甄,可赐除授。”

太祖元嘉二年,赞又遣司马曹达奉表献方物。

赞死,弟珍立,遣使贡献。

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表求除正,诏除安东将军、倭国王。

珍又求除正倭隋等十三人平西、征虏、冠军、辅国将军号,诏并听。

二十年,倭国王济遣使奉献,复以为安东将军、倭国王。

二十八年,加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将军如故。

并除所上二十三人军、郡。

济死,世子兴遣使贡献。

世祖大明六年,诏曰:“倭王世子兴,奕世载忠,作籓外海,禀化宁境,恭修贡职。

新嗣边业,宜授爵号,可安东将军、倭国王。”

兴死,弟武立,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顺帝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封国偏远,作籓于外,自昔祖祢,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

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王道融泰,廓土遐畿,累叶朝宗,不愆于岁。

臣虽下愚,忝胤先绪,驱率所统,归崇天极,道遥百济,装治船舫,而句骊无道,图欲见吞,掠抄边隶,虔刘不已,每致稽滞,以失良风。

虽曰进路,或通或不。

臣亡考济实忿寇仇,壅塞天路,控弦百万,义声感激,方欲大举,奄丧父兄,使垂成之功,不获一篑。

居在谅暗,不动兵甲,是以偃息未捷。

至今欲练甲治兵,申父兄之志,义士虎贲,文武效功,白刃交前,亦所不顾。

若以帝德覆载,摧此强敌,克靖方难,无替前功。

窃自假开府仪同三司,其余咸各假授,以劝忠节。”

诏除武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王。

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

分建种落,布在诸郡县。

荆州置南蛮,雍州置宁蛮校尉以领之。

世祖初,罢南蛮并大府,而宁蛮如故。

蛮民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杂调,而宋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

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群,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

所在多深险,居武陵者有雄溪、褭溪、辰溪、酉溪、舞溪,谓之五溪蛮。

而宜都、天门、巴东、建平、江北诸郡蛮,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迹罕至焉。

前世以来,屡为民患。

少帝景平二年,宜都蛮帅石宁等一百一十三人诣阙上献。

太祖元嘉六年,建平蛮张雍之等五十人,七年,宜都蛮田生等一百一十三人,并诣阙献见。

其后沔中蛮大动,行旅殆绝。

天门溇中令宗侨之徭赋过重,蛮不堪命。

十八年,蛮田向求等为寇,破溇中,虏略百姓。

荆州刺史衡阳王义季遣行参军曹孙念讨破之,获生口五百余人,免侨之官。

二十四年,南郡临沮当阳蛮反,缚临沮令傅僧骥。

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遣中兵参军王谌讨破之。

先是,雍州刺史刘道产善抚诸蛮,前后不附官者,莫不顺服,皆引出平土,多缘沔为居。

及道产亡,蛮又反叛。

及世祖出为雍州,群蛮断道,击大破之。

台遣军主沈庆之连年讨蛮,所向皆平殄,事在《庆之传》。

二十八年正月,龙山雉水蛮寇抄涅阳县,南阳太守硃昙韶遣军讨之,失利,杀伤三百余人;昙韶又遣二千人系之,蛮乃散走。

是岁,滍水诸蛮因险为寇,雍州刺史随王诞遣使说之曰:“顷威怀所被,覃自遐远,顺化者宠禄,逆命者无遗,此亦尔所知也。

圣朝今普天肆眚,许以自新,便宜各还旧居,安堵复业,改过革心,于是乎始。”

先是,蛮帅鲁奴子掳龙山,屡为边患。

鲁轨在长社,奴子归之,轨言于虏主,以为四山王。

轨子爽归国,奴子亦求内附,随王诞又遣军讨沔北诸蛮,袭浊山、如口、蜀松三柴,克之,又围升钱、柏义诸柴,蛮悉力距战。

军以具装马夹射,大破之,斩首二百级,获生蛮千口,牛马八十头。

世祖大明中,建平蛮向光侯寇暴峡川,巴东太守王济、荆州刺史硃修之遣军讨之,光侯走清江。

清江去巴东千余里。

时巴东、建平、宜都、天门四郡蛮为寇,诸郡民户流散,百不存一。

太宗、顺帝世尤甚,虽遣攻伐,终不能禁,荆州为之虚敝。

大明中,桂阳蛮反,杀荔令晏珍之,临贺蛮反,杀关建令邢伯兒,振武将军萧冲之讨之,获少费多,抵罪。

豫州蛮,廪君后也。

盘瓠及廪君事,并具前史。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