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104页
当日闻得侯景军到,分付军士四门谨守,自上城楼观看。
只见侯景骑着黄骠马,穿绣锦战袍,金盔金甲,耀日光明。
领一班部将,在南门下耀武扬威攻打。
其余将士,分攻四门,团团围住。
真个是杀气连天,旌旗蔽日。
虞天敏见兵威甚锐,心下忧道:“我这城池,是紧要地方,若被他得了,到京都如破竹之势。
欲要出战,兵微将募,力弱难支;待要固守,奈何钱粮缺少,米谷不敷,又恐坚守不住。”
心里烦恼不决,只得回衙,和夫人史氏计议。
夫人道:“相公主意,还是如何?”虞天敏道:“拒敌不能。
守城无力,不如弃城而走,再做区处。”
夫人大怒道:“相公素读圣贤之书,不知忠孝之道?朝廷大俸大禄,除你为一郡刺史,身享富贵,荫子荣妻。
今一朝贼至,即欲弃城而走,岂大丈夫之所为也!妾不忍见君为不忠不孝之人,请先死以报国恩。”
虞天敏所夫人所说,满面羞惭,谢道:“承夫人指教,下官岂敢背国忘君?无奈孤城难守,食君之禄,自当死君之事。”
史氏道:“相公此言,才是为臣之道。
城中粮食尚可支半月,朝廷若知侯贼作乱,早晚必发救军。
君当尽力守城,激励军民,或者可以保全,不可知也。”
虞天敏大喜,亲自巡城。
督军守护。
城外军士临城攻打者,皆被擂木炮石打伤,因此不敢逼近,远远固定,放炮呐喊不息。
虞天敏昼夜不得寝息,严督守城。
侯景见数日攻城不下,遣一辩士进城来说虞刺史投降,大封官职。
虞天敏大怒,将辩士斩首,掷下城来。
侯景见了大恼,号令将士奋力昼夜攻城。
务要打破。
虞天敏多方守护,一连又困了十余日。
城里粮米已尽,百姓啼哭,忍饿守城,心坚不变。
虞天敏只指望救军到来,终日悬悬而望,那里见有一个军卒。
原来表章到枢密院,都被朱异、张绾藏下,并不奏闻,因此无人救应。
虞天敏见势已危迫,百姓惶惶,尽皆饿倒,城池将陷,对夫人恸哭道:“贼势甚大,城内绝粮,军民饿困,城必破矣。
下官早寻自尽,岂可受辱于狂贼之手?奈何累及夫人,怎生是好?”夫人道:“相公差矣,此时正是你我死节之秋。
尽忠报国,成万代之美名,有何虑哉!”夫妇两个抱头大哭一场,双双悬梁而死。
李府跟随人役,半日不见刺史出来料理,都到内衙看问。
只见家撞丫环等哭做一处,说老爷夫人同缢而死。
见者无不垂泪。
外面军士并百姓,闻本官和夫人已死,都弃枪撇剑,各顾性命,城内一时鼎沸。
城外将士见城里哭声震天,已知有变,三军一齐奋勇,攻破城门,杀入城来。
杀入如切腐草,放火焚烧,掳劫睢阳一空。
军威大振,遂杀奔丹阳郡来。
前有横江阻截去路,虽有舟船,俱小不能渡江。
侯景着人从旱路抄过丹阳,见临贺王正德,说无大船,难以过江。
正德即发大船百余艘,诈称载获渡江,来接侯景。
侯景大喜,即时渡江,至采石歇马。
次日率领三军,摇旗呐喊,杀奔丹阳,将城四面围住。
却说城内公卿士庶见侯景兵至,个个惊骇,人人惶惑。
临贺王正德于晚间写密书一封,扎在箭上,射下城来。
军士拾得,献与侯景。
书上说:明日午时,可领军攻打东南二门,自有内应。
次日平明,侯景号令众将:“午时三刻,一齐并力攻打东南二门。
先上城者为头功;退后者斩!”平明呐喊攻打,看看午时将到,只听得城里一片声喊,东南二门大开。
侯景策马先入,随后诸将,一齐进城。
满城士女军民,乱窜逃亡之声,山摇地动。
嚣扰之间,恰好到张侯桥边,远远见桥左三五百军士,簇拥一员大将,坐在马上。
两边排列牙将,俱全身披挂,刀剑森森,甚是严整。
侯景纵马向前迎敌,那边牙将高声问道:“来将莫非是侯总督么?”侯景答道:“孤亲身在此,前面大将是谁?”牙将道:“三殿下临贺王是也。
既是侯将军,何不下马?”侯景听得是临贺王正德,慌忙跳下马来,上前相见。
临贺王迎入府里,朝见已毕,一面出榜安民,诸军不许妄杀,禁止掳掠,谨守城门。
号令一出,安堵如故。
一面摆列筵宴,款待侯景。
当下临贺王坐了上席,侯景侧坐。
二人酒至数巡,临贺王道:“孤才菲德薄,屡被主上之辱,久欲雪此冤忿,奈无羽翼。
今得候将军大材辅佐,是天以将军赐孤也。
今日之事,富贵共之。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