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151页

朱俭听罢大惊,心中暗想道:“正欲投奔缪公,不期与官军交战,怎生过去见得杜爷?”心内忧煎,且分付众人密密四散藏顿,不可被人识破。

自却离了饭店,沿河打听消息。

远远见官军撑舟驾橹,纷纷攻寨,朱俭只得在河岸尽头枫树下坐地,想道:“怎的得到寨里,通一个信息也好。”

当日不归饭店,挤着命走到路口茅店里,沽几壶酒吃了,复到河边探望。

看看天色将晚,官军撤围四寨。

月色朦胧,朱俭独自一个,在堤上走来走去,踌橱不决,又不知到大寨有多少路程,又无船只,不敢下河泳水。

闷昏昏的再到枫树下坐了一会,不觉酒涌上来,一觉睡翻在草里。

却说山寨里每夜拨两只快船,差十个喽啰轮班出来巡哨。

当夜悄悄寂寂,把船摇近对河,听得岸上大树下打鼾之声,谅来是官军细作,轻步上岸,将朱俭绑了,扛下小船,飞也似摇过河来。

到山下吹一声哨子,伏路的喽啰自来接应。

朱俭兀自在醉中未醒,直待扛上岸来,方觉臂膊疼痛,问小喽啰:“你们为甚事绑我到此?”喽啰道:“不须多说,请你去山寨中见大王讲话。”

朱俭暗想:“这必是大寨里巡风的了。”

且不做声,任他扛上山来。

早有人报知寨里,杜伏威升帐,叫押进细作来。

杜伏威看见原来不是细作,恰是好汉朱俭,慌忙唤楼锣开绑,引进后寨见缪公端。

朱俭将上项事细说一遍,又道:“急切里要到大寨通个消息,却没门路,天幸得接诊绑来见杜爷。”

杜伏威道:“我正要着人接你众人,不期官军催战,无暇及此。”

朱俭道:“适见官军势大,将军未可轻敌。”

杜伏威道:“数日前曾和官军对阵,被我杀一大将,砍死官兵无数。

但俞福等恃众欺敌,一时未肯退兵。

你众人虽拼命欲来救应,这一二百人做得甚事?况且又无大将统领,怎生厮杀?我虽有法术,水面上难以施行。

今有密书一封,烦你星夜赶到河东广宁县石楼山下张太公庄上,送与林澹然师太,如此如彼,尽在书中。

速去速来,不可迟误!此是要紧军机,足下莫辞跋涉。”

朱俭道:“将军差遣,生死不辞。

事不宜迟,即此便往。”

杜伏威写了书,取白银五十两,差两个喽啰掉船送出河港。

朱俭从僻路上岸,沿河闯出大路,不分昼夜,努力奔驰。

不日已到广宁县界,一路访问端的,寻到张太公庄上,见个道人在庄前灌园。

朱俭声喏,要道人引见林师太一面。

道人领入庄里相见了,呈上杜伏威书银。

林澹然着行童安顿了行囊,陪朱俭酒饭,次后拆书看时,那书上写道:自别恩师,茕茕负祖骸骨,途中奇遇,不一而足,未暇悉陈。

抵岐阳,

幸遇先叔,赖完葬事。

继闻先叔失妾,略施小技,立使壁旋。

无如构讼,

不肖亦陷缧绁。

问官糊涂,害叔自刭,婶母继死,痛哉痛哉!虽奋力报仇雪愤,敌退追兵,而一路阻滞,不能径运。

石楼缪公端者,曾于中途结盟,

彼独霸黄河,投之庶可自庇,乃今又为官军所迫,恐其玉碎,不肖亦难瓦全。

伏惟恩师俯怜小子,速遣薛弟出奇计来援,则阖寨幸甚。

事切燃眉,

翘首而待,匆匆不尽,使者能详。

只候万安,慧照不一。

薄具白金五十两,

作供佛之费,叱存是幸。

伏威百拜。

林澹然掩书叹道:“小小年纪,才出门就惹出大事来,招动干戈,如何布摆!”当晚在后园内细观星象,见东北上将星朗朗,分外光明。

心中暗想:“这星象分明应在三个小子身上,须索救他才是。”

次早叫薛举近前,问道:“男子生于天地,还是乐守田园安分的好,还是能文会武显耀的好?”薛举承问,不慌不忙,躬身说出这句心事来。

正是:

宁为世上奇男子,不作人间小丈夫。

毕竟薛举如何答应,且听下回分解。

------------------

第二十七回 计诈降薛举破敌 图霸业伏威求贤

诗曰:

自古兵机仗诈行,多于诈处立奇勋。

凤雏昔日欺曹贼,薛举当年救缀君。

义人延州施沛泽,仁翔宜县解灾囗。

云龙风虎英雄聚,继迹桃园霸业成。

话说薛举因林住持问其志向,回言道:“人生天地,若图安逸,畏刀避剑,岂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自古男子生而桑弧蓬矢,以射四方,须要建功立业,显亲扬名,以流芳百世,成个须眉男子!”林澹然点头而笑,取杜伏威书与薛举看。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