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133页

更有数言,伊可切记。

终身事业,定于此矣。”

说罢,袖中取出一张紫云笺来,教女童递与杜伏威。

杜伏威接了看时,却是八句诗。

写道:

遇喜不为喜,逢忧岂是忧。

囹圄百日患,舒抱莫含愁。

栈阁成基

业,深渊解组休。

五十三年后,依然上玉楼。

看罢,不知是什么说话,长跪道:“天主所赐诗句,主何凶吉?”天主笑道:“天机隐秘,后自有验,不须细问。

还有两个仙方,一名祖师应饥方,一名神仙充腹丹,合炼成丸。

出路者带数十丸,可以耐饥,可以避兵逃难。

切宜珍藏,不可轻泄。”

令童子写方与杜伏威,其方云:

祖师应饥方:核桃仁(四两)杏仁(一斤煮熟去皮夹)甘草(一斤)小茵香(。

两炒熟)管仲(四两)白茯苓(四两)薄荷(四两)桔梗(。

两)各为细木和匀。

每服一丸,噙在口内,遇诸般草木叶或松柏叶,细嚼化成汁咽下,依旧气力不减。

此方神效应验,不可胜言,切莫妄传。

神仙充腹丹:芝麻(一升)红枣(一升)糯米(。

升)共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水下,可一日不饥。

杜伏威收了丹方,又拜了数拜。

别却天主,下楼出外草堂上,拜谢褚一如、姚真卿二仙长,背上包裹、骨瓶,提了雨伞,就要走路。

姚真卿笑道:“君且莫慌,还须我二人送你过渡,方可行得。”

杜伏威大喜,跟随二仙,取旧路径到溪口。

一望不见了渡船,白杨树下,只系着三尺阔、七尺余长一片木筏。

杜伏威问道:“为何不见渡舟,却是木筏?”褚一如道:“我这里名为隔尘溪,舟来筏往。

这打船作筏的树木,俱是本山斫伐。

若是别处的,见水即溺。

故此凡人难以到此。”

说罢,三人一齐上了木筏。

二仙轻轻点开,不半个时辰,已到彼岸。

姚真卿、褚一如道:“杜郎放心前去,出西北二十余里,即是大路。

他日再得相逢,则此告别。”

说一声“去也”,筏已离岸,一阵风过处,二仙早都不见。

杜伏威恋恋不舍,呆呆地独立在溪边,张望了半日,不见人迹,咨嗟不已,只得拽开脚步,取路往西北而行。

自早行至日午,一路上并无人迹往来,亦无豺狼虎豹。

直到申牌时候,盘过几重山岭,远远见前面路口有人行动,杜伏威方才放心,趱步向前,原来是一条大路。

杜伏威虽不甚饥,心下暗想:“且到店中沽一壶酒吃,就问路程。”

行过路口,只见北首一间草舍,帘外酒旗飘扬。

杜伏威奔入店里,放下行囊,拣副座头坐下。

酒保拿过一壶酒来,摆下蔬菜。

杜伏威筛一碗酒,呷了一口,摇头道:“不中吃,不中吃。

这样酒,怎地下得喉咙去?”叫酒保快换酒来。

酒保口覆道:“我这乡村地面,都是些村醪水酒,那里去讨好酒来与你吃?”杜伏威笑道:“没奈何,略好些的换一壶,也将就吃罢。”

店主听得,唤酒保到后面卧房里窨下的,打几角来与客官吃。

酒保忙去换一壶出来。

杜伏威吃时,也觉无味。

因为吃了琼浆玉液,这些村醪淡酒,焉可上口!当下将就吃了数碗。

店主将杜伏威目不转睛的看觑,看了半晌,问道:“少年客官,从何处来,打从敝境经过?观君相貌清奇,光彩异常,丰神秀爽,莫非是求功名,往中国去的么?”杜伏威道:“小可岐阳人氏,为因送先祖骸骨归乡,不求功名,亦不往中国去。

但此去岐阳,路境不熟,乞求指点。”

店主道:“据君尊相,贵不可言。

今要到岐阳,离此前去不远,即是永宁关黄河渡口,郎君便要登舟。

若遇顺风,不数日已到贵境;若风不顺时,也须耽搁几日。

但近来黄河内孟门山上聚集一伙强徒,极其勇猛,白日拦截船只,劫掠客商。

老瘦之人,抛于水底,精壮后生,掳回山寨。

郎君此去,切须保重。”

杜伏威谢道:“多蒙长者指教,深感大德。

但目今初冬之际,贵地还这般和暖?”店主笑道:“客官用酒不多,却早醉了。

如今桐华虹见,草木茂盛,节过清明,正是季春天气,为何反说是冬令?”杜伏威才信所遇之处,果是仙境,住得三日,又早半年光景。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