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59页
相别之后,未知在否。”
社都督道:“你既与他旅邸相会,他曾有甚言语嘱付你入梁否?”林澹然道:“彼时杜公曾和小僧说来,他有一子,在梁投托傅统制麾下,十年不知音耗,日夜萦怀。
待要入梁寻访,奈何年老难行,乃借酒肆中笔砚,写下家书一封,付小僧带来,倘得邂逅,转寄此信。
小僧一向羁留妙相寺中,欲访无由。
那一晚慌慌逃窜,匆忙之际,不知曾带得否,或者在包裹中,未可知也。”
杜都督即命取包裹付与澹然。
澹然打开检看,却在护书中,双手呈上。
杜都督接书,拆开看时,上写着:
父书付男成治知悉;自汝离家出外,家中事变多端。
我为你泪不曾干,终朝思念。
你母亲病伤去世,使我形孤影只,满目荒凉。
骨肉摧残,可叹可叹。
不期我运蹇时乖,失机当斩,自分今生与你永无见期,感得大恩人林爷一力申救,得全残喘。
此恩此德,重若丘山。
我今已老,无由补报,倘天不绝人,或有再得尽心之日,也不可知。
今因林老爷出家,法讳太空,别号澹然,云游中国,偶于旅邸相逢,草此数字,寄与你知。
倘得一会,须不要忘了林爷大德,当效犬马之报,不必说得。
你也须知父母养育之恩,十月怀耽,三年乳哺,推干就湿,容易得抚你成人?你竟飘然出游,不思父母为你哭得肠断,望得眼穿,实是凄楚。
我今年近八旬,风中之烛,你若稍有人心见书即日一面,使我九泉之下,也得瞑目。
书不尽言,总宜知悉。
年月日书于沁州邸中,爷字再嘱。
杜都督看罢书,失惊站起身来,双手扶起道:“恩人,你何不早言?小侄获罪多矣。”
慌忙躬身行礼。
林澹然忙忙答礼道:“小僧是提督案下死犯,何故相敬若此?”都督道:“恩人不知其详,且请坐了,细诉根由。”
这杜都督是谁?原来不是别人,乃东魏人氏,姓杜,名成治,就是杜悦的儿子。
自别父亲,走入中国,寻着娘舅总兵都统制傅恽,收在部下为书记。
因他能文会武,精通韬略,常随傅恽出征,屡获奇功,升为参谋。
又数年,傅恽阵亡,武帝见他无嗣,即敕杜成治袭封总兵都统制之职,统领傅恽大军。
钦赐武平城内盖造府第居住。
后伐齐有功,复升为帅府都督大元帅。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假节钺,管辖十三州三十四县人马,镇守西北一带地方,先斩后奏,极有威权。
当下替林澹然换了衣服,宾主坐下,忙点茶汤。
林澹然不安,又谢道:“僧人何福,蒙都督如此厚待?”杜成治道:“论恩人,乃是父执,这杜悦就是家尊。
小侄名成治,自幼不才,每好骑马试剑,颇通韬略,爱客重贤,以致家业凋零,只得远游梁国,投入家母舅傅统制麾下。
幸得皇天庇祐,圣上洪恩,滥叨重位。
不想父罹军法,幸蒙吾师大恩救拔。
小侄屡屡差人打探家尊消息,十余年杳无音信,每每在心,今日方知端的。
此思此德,铭刺肺腑。
小侄真不肖之罪人也。”
言毕,泪如涌泉,悲不自胜。
有诗为证:
独怜父子各西东,犹喜逢恩患难中。
莫道蜉蝣真似寄,人生何处不相逢。
林澹然惊道:“却原来是令尊大人!小僧不知,惶悚无地。”
杜成治即命在后堂整酒饭相待。
林澹然道:“令尊大人与小僧相处数年,情同骨肉,后因问罪,两下暌违几载,后来又于客舍相逢。
今日偶然又会着都督,正为亘古奇闻,人间罕遇。”
杜成治道:“小侄幸逢老叔,但不知家尊何日相见?‘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小侄身享富贵,母死不得奔丧,父亲年迈,不能奉养,使飘零道涂,流离失所,小侄不孝之罪,实无可渲。”
说罢又哭。
林澹然功道:“都督今日身享万钟,位居极品,显亲扬名,正是大孝处,何必悲苦?待后差人打探,必有相见之期。”
杜成治拭泪相谢,再坐吃酒。
林澹然辞酒道:“小僧不幸,遭此不赦之罪,蒙都督雅爱,心实不安。
小僧算来这场大祸决难回避,乞都督明早打发解京,了此孽冤,免致贻累。”
杜成治笑道:“老叔何出此言,小侄岂忘恩负义之辈?今日必当尽力救援,管取平安无事,送回东魏,聊表寸心。”
林澹然合掌道:“多承都督厚情,只怕贻累,反为不美。”
杜成治道:“不必介怀,且请放心宽饮几杯。”
林澹然谢了,又饮数杯,不觉大醉,就在侧房睡厂。
杜成治当夜和夫人蒋氏商议,要救林澹然一节。
夫人道:“君为督抚,统握大权,欲救一个和尚,有何难哉?如此如此救他便了。”
杜成治道:“夫人言之极当。”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