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224页
拨宦官十人伏侍林澹然,在后宫花园内,晨昏问候,殷勤孝敬,曲尽定省之道。
过了数月,忽报朝廷差官来到。
薛举迎接入城,开读圣旨。
鲁丑捧过西秦王金印和冠带、锦袍、珠履、宝剑,薛举谢恩已毕,请出林澹然,拜受皇封御服,厚待天使。
鲁丑作别起行,到杜伏威、张善相两处去了。
三处俱差官上表谢恩。
林澹然在西秦王宫中将及一载,一日要回峨嵋山。
薛举只得送别,差内官将士数十余人,直护送至青州张善相处。
善相迎接入城,重赏人众,发付回镇。
林澹然在张善相宫内又住了数日,要回山上。
张善相命摆銮舆自簿奉送,林澹然止住不用,只取山轿一乘,宦官人役,送至峨嵋山而返。
樵云、印月接入庵内,稽首问候起居。
林澹然坐下,只见小赛摆耳前来,摇头跳跃。
林澹然问樵云:“老蜜为何不见?”樵云道:“大爷去后不及一月,老蜜往山后涧中吃水,失脚跌下崖去,登时跌死。
已埋在山凹之内。”
林澹然又问:“老钟一向好么?”樵云道:“老钟向来愈加赢瘦,近有十余日不食,每向太爷禅座前蹲踞瞻望,悲号长吼,似有望太爷不来之意。
昨日午时,死于洞内。
适才和师兄正欲葬之,不期太爷回来。”
林澹然听罢,两目垂泪,长叹道:“老钟虽堕畜道,俺一言点化,即能解悟,此去必归正道。
可惜临死不曾与之一诀,可怜,可怜!老僧这等命薄,数年已来,张太公、苗知硕、沈性成、胡性定相继西归,幸有老钟相伴,亦为两世之交,今又长逝,深可痛惜!”叹罢,令印月、樵云抬虎放于庵前,四围堆积柴薪,林澹然端坐于虎尸之侧,先念一卷消罪解冤忏,又念一卷楞严上品经,后诵往生净土咒,亲自下火,口中念动偈语云:虎虎虎,眼射金光威耀武,身披文彩斑斓,腹布刀枪旗鼓。
三生孽
障相牵,两世空来辛苦。
一言点化之后,解悟皈依西祖。
咦!从今脱却
奥皮囊,万道霞光归净土。
念罢,举火点着四围,火焰腾腾。
林澹然向西合掌念佛,顷刻间,虎已焚化,只有心不毁烂。
樵云将柴棒去拨,林澹然止住道:“不可!待其自化,方现灵光。”
说话未毕,只听囗爆之声,心花分为六瓣,五道青烟从中而起,直透半空,结为一处,盘旋半晌,往西渐渐而散。
再看时,心已成灰。
林澹然大喜,高诵南无释伽佛、南无无量寿佛。
印月问道:“老钟之心久炼方开,中有青烟冲空旋绕,此是何意?”林澹然道:“此乃老钟返本还元处。
心开六瓣者,六根俱净。
烟分五道者,五蕴皆空。”
印月、樵云一齐合掌,同声念佛。
次日将虎骨葬于石洞之前,叠土成坟,叠石为基,至今虎润遗迹尚存。
有诗为证:
生前何事恋烟花?变畜须知一念差。
幸悟良言持释戒,灵归西境乐无涯。
话分两头。
再说隋文帝得杜伏威等归服,一统天下,风调雨顺,四海清宁,仓库充盈,万民乐业,国家全盛,太平无事。
文帝有东宫太子名勇,为人柔懦,朴实无智。
次子名广,小字阿摩,为人资辨敏捷,贪虐荒淫。
初封晋王,贪心不足,欲夺其兄之位,与总管宇文述商议谋害之策。
宇文述道:“殿下欲谋东宫,何难之有?必须得这个人辅佐,事必成也。”
广问何人,宇文述荐:“右仆射杨素大有权谋,殿下何不求之?”晋王召杨素密谋此事。
杨素道:“殿下欲谋兄位,只是承顺父心,曲尽孝道,自然此位可得。”
自此宇文述、杨素每每见文帝,称羡晋王仁孝恭俭,谦己下士,有人君之度;东宫懦弱无才,不足以承大统。
文帝果然听之。
开皇二十年春,文帝下诏废太子勇为藩王,立晋王广为皇太子。
晋王既立,未及数月,暗将太子勇毒死。
至仁寿四年正月,晋王弑父文帝于大宝殿,自登大位,号为炀帝,改元大业元年。
炀帝登基之后,纵恣为乐,日夜歌舞,不理朝政。
钦差舍人封德彝、宇文恺二人营造洛阳显仁宫,南接皂涧,北跨洛滨,起自大江以南,五岭以北,采取奇材异石,纳于其中。
又求海内奇花瑶草,珍禽异兽,充入苑囿。
自长安至江都,造离宫四十余所。
又遣黄门侍郎王弘,往江南造龙舟数万艘,官吏督促严紧,役了日夜营造,死者相望于道。
开永济之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穿江南河道,起自京口,直至余杭,八百余里。
置治口仓于巩城,周围二十里,内穿三千窖。
造兴洛仓于路陌北城,周围十里,内穿三百窖,每窖内皆藏米粟,以防急用。
五月间筑城西苑,周围二百里,内开大海,方圆十余里,造成方丈、蓬莱诸山,高百余尺。
台观宫殿,错落山上。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