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130页
算你争名图利客,何如溪上一
渔蓑。
杜伏威正欲叫唤,只见船头上立着一个汉子,手提竹篙,也唱山歌道:一叶扁舟任往来,得鱼换酒笑颜开。
风波险处人休讶,廊庙风波更
险哉。
歌罢,两人大笑。
杜伏威立在溪口,高声叫道:“那撑船的家长过来,渡我过溪去,重谢渡钱!”船上二人听得,撑船傍岸,招手道:“要过渡的,快上船来。”
杜伏威即跳上船,放下包裹骨瓶,坐在中舱。
那船头上的渔翁将船点开,尾上坐的,依旧上了桦桨,慢慢地荡过对岸来。
杜伏威问道:“小可要往岐阳郡,过渡去是顺路么?”那船尾上渔翁应道:“对岸正是岐阳郡的便路。”
杜伏威心下有些疑惑,偷眼看这二人形容生得甚是古怪,衣服又且跷蹊。
船头上的人,苍颜鹤发,瘦脸长髯,穿一领缁色绢衫,腰系一条黄麻绦子。
船尾上那人,长眉大耳,阔脸重颐,穿一件黄不黄、黑不黑细布长衫,腰间也系一条黄麻绦子。
俱赤着脚,蓬着头。
杜伏威思量这二人来得奇异,又不好问得,低着头,坐在船舱里自想。
不移时,摇近对岸。
杜伏威立起身来,取十数文钱递与那摇橹的道:“多承渡我过来,薄礼相谢。”
二人一齐摇头道:“我这里是个方便渡船,不要这青蚨酬谢。
有缘的便渡他一渡,无缘的休想见我们一面。”
杜伏威道:“天下无自劳人的道理,既顿二位长者渡我,岂有空去之事?”船尾上渔翁笑道:“足下,我说与你知,你不要慌。
我这里到岐阳郡地方,便是四五十个日子,还走不到哩。”
杜伏威失惊道:“此是什么去处,与岐阳郡这般遥远?依长者之言,莫非错走了?”船头上渔翁笑道:“君非错走,不须疑愕,管取早晚送你到岐阳就是了。
我家茅舍,离此不远,过那山嘴便是。
欲留足下一茶,万勿见拒。”
杜伏威暗想:“此二人非凡,决不是歹人,便到他家里去,不怕他怎么样了我。”
遂应道:“多蒙长者见招,必须造府拜谢。”
二渔翁欢喜道:“我才是个有缘人。”
一个搀着杜伏威,提了行李骨瓶,跳上岸来;一个收拾烨桨,把小船揽在枯杨树上。
二人引着杜伏威穿林度径而行。
却早天色黎明,杜伏威举头周围观看,果然好个境界,不比世俗凡尘。
又走了数里,过却一重小山,二渔翁指道:“那竹篱柴门之内,即吾家也。”
杜伏威近前细看,只见:
无甚高楼大房,只见几椽茅屋。
前对一弯流水,后植数竿修竹。
四
围山峰突兀,遍处青苔映绿。
古柏苍松叠翠,灵芝仙草争毓。
那长髯的渔翁,走近柴门,轻轻咳嗽一声,呀的柴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青衣童子来。
三人同进草堂,二渔翁请杜伏威坐下,转入草堂后去了。
杜伏威四围闲看,草堂虽不高大,却是明亮精致得好。
堂中摆十数张斑竹胡床,上面一张供桌,供奉着一座篆字牌位。
四壁诗画精奇,阶前花卉秀异。
暗暗称羡道:“好一个清幽去处!”正看玩间,只见那二渔翁装束的整整齐齐,头戴一顶逍遥巾,身穿褐布道袍,腰系丝绦,足穿云履,不是渔翁打扮,飘飘然有神仙之表,步出厅来,和杜伏威重施客礼,分宾主而坐,教童子点茶。
茶罢,又摆出果饼相待。
杜伏威躬身问道:“小可蒙二长者厚情,叨此盛款。
敬启二位长者,不知高姓尊名,贵境是何去处?”那瘦脸长髯的答道:“村老姓姚名会,表字真卿。
这一位仙长,姓褚名崇阳,表宇一如。
我二人俱是婺州金华县人氏,幼习儒业,长欲大展经纶,救民涂炭。
不期生不逢时,值战国之末,秦皇并吞六国,坑陷儒生。
村老二人,见世已乱,不可有为,一时弃家逃避,泛海盘山,寻幽觅胜,路逢老者,引我二人到此。
初时授我养神炼气之术,渐至辟谷飞升。
敝地非尘寰,乃仙境也,与几俗相隔不通,世人难以到此。
今足下偶尔相逢,乃前缘宿会耳。”
杜伏威大惊道:“二位仙长自周末避秦乱来此,至今却有七百余年,二位非真仙而何!”即倒身下拜。
二仙扶起道:“不须行礼。
君非凡夫,前世亦是仙僚,只因有过,谪降尘凡,了却世缘,以俟登真解脱也。”
杜伏威再欲动问,只见草堂后走出一个紫衣女童,生得柳眉凤眼,窈窕轻盈。
缓步向前,启一点朱唇,请道:“天主奉过杜君,二仙长可陪进见。”
姚真卿、诸一如皆道:“天主有请,杜兄即当参见。”
杜伏威暗思:“看这洞天美景,决非鬼怪妖邪。”
遂安顿了行李骨瓶,起身随着二仙步入草堂后,却是一重高墙。
走入墙门里,别是一天世界:层山叠水,分外清奇;白鹤青鸾,盘旋飞舞。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