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8页
明而禅机透悟。
在朕素为渴想,惟师一指迷途。
兹即差谢举为使,前来
礼请入朝,匡朕不逮。
诏书到日,主者奉行,即速趋朝,毋违朕命。
大
通十二年七月日诏。
读诏已罢,钟守净和众僧山呼谢恩已毕,款留谢仆射素斋。
谢举道:“君命召,不俟驾而行。
圣上临轩以待,长老同下官就行。”
钟守净穿了袈裟,慌忙上马,同仆射进朝。
谢举先入朝内奏道:“臣奉圣旨,召圆慧寺僧人钟守净,已在朝门外候旨。”
武帝传旨宣上殿来,黄门官引钟守净直进殿上。
武帝举目看时,果然好一个少年俊秀沙门。
有《西江月)为证:
头顶五山绣帽,身披百袖禅衣。
飘飘俊逸美丰姿,罗汉端然再世。
红晕桃花两颊,青分柳叶双眉。
儒门应自步云梯,何事招提栖止?
钟守净山呼朝拜已罢,武帝道:“朕今新构妙相寺,每听政暇时,欲到寺中谈经说法,参样礼佛,以求正果,免堕轮回。
特抡一位才德拔萃之僧,引归正党。
适间仆射谢举盛称贤卿才德,朕欲面受教益。
况朕皈依佛教已久,经典之义,颇知大略,但不识释门真诠,果以何者为先。
卿可细剖,以开朕茅塞。”
钟守净俯伏金阶,正欲开谈启奏,武帝道:“卿开讲佛法,安可轻亵,敕赐锦墩坐下。”
钟守净谢恩,右首侧边坐了。
奏道:“夫佛者,寂灭之道也。
诸经典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守其灵明,勿使物欲迷障。
所谓寂者,澄然清静;灭者,冥然浑化。
人能守其初心,不为物欲所蔽,则心静神清,依然本来面目,不椎可以延龄,抑且圆寂时,魂凝魄结,圆陀陀正觉菩提,自然登于彼岸。
此‘寂灭’二字之正果也。
人能解得此意,然后持斋布施,诵佛看经,方有功德。
不然,佛灯不照,不过是糟粕而已,何与于正觉哉!”武帝道:“卿言深透禅机,使朕豁然省悟。
谢仆射荐举得人矣。”
令光禄寺大排蔬筵,着谢仆射陪宴。
斋毕,谢恩退朝。
次日早朝,谢举又率钟守净进朝候旨。
武帝御笔亲封钟守净为僧纲司都法主、妙相寺正住持、宏仁阐教大师,一概寺院僧人,俱受节制。
钦赐锦绣袈裟一件,九宝僧冠一顶,锡杖云鞋。
又赐近城良田二百顷,以为斋供。
外赐御轿一乘,差中贵官人员,两人持幢幡,两人捧僧纲司都法主、妙相寺正住持印匣,两人赍敕诰,一人捧御烛,一人捧御香。
其余细乐、金鼓、旗帐,何止百余人,前呼后拥,送至妙相寺来。
钟守净下了轿,进入大雄宝殿,参佛已毕,望阙谢恩。
本寺僧众和道人行者,撞钟击鼓,俱来参见。
钟守净一一礼毕,厚赠中贵还朝覆旨。
以下乐人轿夫等,俱各赏赐,不必细说。
原来这钟和尚素有名望,因此妙相寺中僧众俱无他议,虽有些器量窄狭,众人也只道佛家当如此俭啬。
况又是天子钦差来的,寺里人不必说服他管辖;即公侯将相,国戚皇亲,俱各敬重往来。
自钟守净进寺之后,天子时常驾临,说法谈经,参禅打坐,哄动了远近僧俗士女,都来听经,参见活佛。
俱各载米赍钱,远来布施。
烧香的人,隆寒盛暑,络绎不绝。
施舍的钱财米麦,不可胜计,真个是富堪敌国。
不要说钟住持受用过于国戚王亲,便是钟子远夫妻二人,享用极其丰足。
子远常对浑家说:“也不枉了教儿子出家一场。”
此时村民俗子,看了钟守净的样子,个个羡慕为僧,天下习以成风,出家者甚众,不在话下。
再说林时茂主仆二人,自从离家避难,行了数日,不觉已到沁州沁阳驿地界了。
看看天晚,过了绵山,投一村店安息。
苍头放下行李,向厨下炊饭,林时茂客房暂睡。
苍头正炊饭间,有一个老者,也在那里烧火,坐于灶下,将苍头不转睛的窥觑。
苍头见了,心下疑惑,问道:“老丈为何瞧着小人?”那老者道:“我看见有些面善,见莫非在太原府中来的么?”苍头道:“我正在太原阳曲县内住。”
老者又道:“兄尊姓?”苍头道:“在下姓林,住升仙院前。”
老者思想了一会,嚷道:“我想着了,兄莫非是林将军尊使么?”苍头道:“是也,老文何以相认?”那老者欢喜道:“我当初在高丞相麾下犯罪,辕门临斩时,你拿酒饭与我吃,至今不忘。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