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91页

诗曰:

敢死英雄已作神,存孤今复有程婴。

诡言悲切能酸鼻,巧语凄其最动情。

赚渡古崤离大厄,潜修禅室乐余生。

邪魔侮道欺真觉,正法维持一坦平。

话说樊武瑞和薛志义两个奋力战有百余合,樊武瑞卖个破绽,跃马沿山而走。

薛志义大喝:“败将休走!”奋勇追来。

不上数十步,猛听得一声响亮,如山崩地塌之势,薛志义连马和人,跌落陷坑。

四围伏兵齐起,挠钩枪戟乱下,薛志义纵有铜头铁臂,到此如何施展?谅道不能脱身,大叫一声,拔山腰刀,自刎而死。

可怜半世英雄,化作南柯一梦。

有诗为证:

盗贼全其名,自刎黄泉下。

堪嗟降虏人,遗臭千年骂。

却说众军士抓起尸首,送入陈元帅寨前来。

陈玉令取下首级,尸骸抬在一边,即时传今:“三将并力一齐攻上山去。

剿除余寇,洗荡山寨,不可迟延。

如能先登者,算为头功,退后畏缩者斩。”

樊武瑞、施大用、夏景听令,三将合兵一处,摇旗呐喊,鼓声振天,奋力杀上岭来。

再说败残喽啰逃得性命的,奔回山寨,报说薛大王败阵而死,官兵顷刻就到寨中。

喽啰听说,魂飞魄散,你我不能相顾,各自逃生。

守关喽啰望见大队官军拥至,如波翻浪沸一般,尽皆抛枪撇剑,弃关而走。

官兵拥至岭上,放起连珠号炮,陈元帅大兵掩到。

山寨里喽啰东逃西窜,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李秀听报薛志义已死,官军杀来,大哭道:“薛大哥不听良言,致有此败,我留这残躯何用,不如死休!”正要投崖,忽见沈全忙来抱住,哭道:“二大王,不走更待何时!”李秀道:“薛大王既死,我岂忍独生?今愿相从于地下。

你当快走,不要为我耽搁,误你性命。”

说罢,投山侧深崖而死。

沈全救之无及,只得含泪逃出后山。

正奔走间,见一个大汉,右手执剑,左手抱着一个孩童,慌慌张张,走入树林中去。

沈全叫道:“前面走的是谁?”那汉子回转头来,沈全认得是薛志义随身心腹勇士胡小九。

原是陕西人,昔年为一友落难,不顾家业,起身救之。

后来这友负义,反唆人告害,因此小九忿怒,将他杀了,逃至剑山,投在薛志义部下。

薛志义见他识些拳棒,做人忠直,收留帐下为一名头目。

当日见官军上岭,正慌慌逃走,奔出后寨,忽见一女子,弃一小儿于地。

胡小九看时,原来是薛志义的儿子贞儿,年方二岁。

那女子原是掳掠来的,弃子而逃。

胡小九想道:“大王爷有恩于我,今死于非命,止有这一点骨血,我若不救他,就是负义之人了。

宁可我舍命,不可使薛大王绝后,逃不脱时,情愿同死。”

即忙抱了贞儿,拼命逃窜。

树林中却好遇着沈全,慌忙道:“沈大哥快来,同你一处逃命。”

沈全道:“你抱着公子,怎么行得动?不如弃了好走。”

胡小九垂泪道:“大王爷待你我不薄,可怜他半世飘零,止存这点骨血,若临难忘恩,弃他自走,禽兽不如了。

你要自去,我必须要救小主人,生死愿同一处,以报薛大王平日之恩。”

沈全道:“你既有救主之心,我岂无存孤之意?适随所言,乃是探你之心。

我情愿和你舍命救小主,一处逃生。”

胡小九大喜道:“既如此,快走快走,官兵入寨了。

寻条活路,再作道理。”

沈全道:“四面喊声大震,官兵围裹将来,若走不迭,必遭杀害。

快随我来,有一个僻静去处,尽可藏身。”

胡小九听说,随着沈全,踅入树林深处。

傍着一座土山,跳落山岩,却是一带石囗。

囗边有一大土洞,石块堵住洞口,外窄里宽。

沈全领胡小九忙撩开石块,抱着小主钻入洞中,甚是深邃,山隙透入亮来,又不黑暗。

仍将石块塞了洞口,转入深处,二人拂地坐下。

喘息既定,胡小九将些干粮果食,与小主吃,两个也自吃些。

胡小九问道:“沈大哥,你如何知此处有这土穴?”沈全道:“小弟时常有些掳掠的金钱,或是大王赏赐的物件,屡屡失去,没处安藏。

闲时寻得这个去处,山野僻静,足迹不到,并无人知。

此洞甚是弯曲,藏风纳气,天生成的。

所有财宝,都埋在这土里,我掘起你看。”

说罢,双手去掘开泥土,只见一块石板盖着。

沈全揭起石板,取出两三包金银,与胡小九看,说道:“有此金银,尽可度日。”

胡小九道:“小弟正思量身边没有分文,怎生逃得性命,今大哥有了财物,放心可以逃难。”

两个不敢高声,商商量量,在土穴中藏身,不在话下。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