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216页

风过处,一只白犬,一个黑猪,远远从岭上跑将下来,一直奔至庵前,不知从何而至。

林澹然早已省悟,即忙让开,放二物奔入庵里去了。

只见又一阵腥风刮面,大吼一声,振得山岗也动。

一只斑斓猛虎咆哮而来,声如霹雳,眼似明灯,从岭上直跳下山坡,径奔庵前。

林澹然忙取宝剑,当门而立,大喝:“畜生慢来,有吾在此!”那猛虎剪尾刨蹄,正欲向前扑人,见了林澹然,逡巡畏缩,雄威顿挫,低头屈足,蹲于地上。

林澹然收住宝剑,笑道:“老钟老钟,汝忘昔日之事乎?但知恋色贪财,不顾禅宗戒律,生前害物,死后戕人,生死里殊,造孽则一。

今不思回头归正,到此地位,尚欲恃勇伤生。

汝恨此二人坏汝性命,便欲报复,独不念满寺僧人,焦头烂额,中剑着刀,死于非命,为着何人?是何辜乎?可怜,可怜!谈及于此,汝亦当恍然悟矣!俺禅定时,曾劝汝及早回头,秉教迦持,一点灵光复归大道。

不然,失迷真性,万劫沉沦,人身不可复得,苦哉,痛哉!汝若肯听吾言,皈依三宝,可尽释往日冤愆,以求再生之福,放下一片雄心,不失本来面目。

即当俯首屈足,谛听吾教。”

那虎两眼流泪,双足跪下,低头受教。

林澹然又道:“汝沉迷已久,非朝夕提醒,不能登于觉路,俺庵侧有一石洞,幽僻可居,汝当栖身于此,听俺讲经说法,渐归正道,但不可妄害生灵。

若伤一蚁之命,必斩汝首,终堕阿鼻,难以超生。

汝若果有善愿,可三点其首。”

那虎将头点了三点,摆尾伸腰,似有喜状。

林澹然将剑指着西首道:“离此数十步,即是石洞,乃汝安身之所。

天色已暮,汝可速去!”那虎在庵前盘旋一会,即往洞中去了。

印月、樵云惊道:“太爷与虎说了半日话,使我二人担着血海于系。

果然畜通人性,低头垂泪,似有悔过之意。

古人云:道高龙虎伏。

今日方见太爷伏虎之能也。”

林澹然笑道:“钟守净虽犯色戒,颇有夙缘,好行小惠,亦是他的善根不断。

虽堕畜道,一点灵光未泯,闻俺言亦能省悟。

此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非降龙伏虎也。”

印月、樵云稽首信受,方悟性无不善之理。

林澹然进庵,呼出一犬一猪,令其回家。

二畜蹲踞于地,不肯行动。

再三呵叱,反钻入禅床之下躲了。

林澹然笑道:“汝既知畏死,何不早修?”即将二物留于庵内。

次日,林澹然坐于竹林石上,宣扬佛法,开讲涅槃。

印月、樵云侍立左右,那白犬黑猪,低头听讲。

少顷,只见那虎昂头掉尾缓步而来,走入林中,向林澹然点头三下,似乎稽首之意,即立于侧首,听谈禅理,猪犬惊惶无措,闪在林澹然座后。

直至讲毕,猪犬随林澹然回庵,大虎复归石洞。

林澹然令樵云至青州见张善相,取饲虎领给,每日豕肉一肩,朔望则赐羊一囗。

自此后,凡逢谈经说法之日,虎不食肉,一虎一犬一猪,相随听讲。

初时猪犬见虎慌张躲避,次后渐渐驯熟,或并立顾盼,或同行山麓间,不复畏惮矣。

林澹然呼虎为“老钟”,白犬为“老蜜”,黑猪为“小赛”,一呼其名,驰骤而至。

山下居民互相传说,中峰有一长老,每日讲经,一虎一猪一犬相随,并不侵犯。

远近闻名,皆说林大师是一个得道神僧,故能降龙伏虎。

又有好事的,都上山拜见活佛,就求老虎一看。

果然虎见人低头伏气,不敢转动,人人称异,个个道奇。

上山来看的人,络绎不绝。

却说峨眉山下有一富翁,姓赵,名自宏,业贩生药,家道饶裕。

中年娶妾得孕,临产之夜,梦一老僧双手捧日,立于床前。

其妾大惊而觉,产下一子,生得额高耳大,面阔口方。

赵自宏大喜,弥月后,因梦取名,叫昱儿。

渐渐长成至八岁,见荤即吐,哑不能言,未尝一笑,不好戏耍,时常面壁而坐。

赵自宏每每叹息道:“中年得子,又是残疾无用之人。”

心下不乐。

闻得山顶有此伏虎圣僧,竭诚斋戒,令家憧抱了昱儿,一同上山来。

见林澹然礼毕,备道其事。

林澹然闭目定息半晌,回神将右手摩昱儿之顶,说偈道:“永清永清,久陷幽冥。

倩吾偿贷,方转法轮。

托生西蜀,依旧光明。

不言不笑,有何不平?”昱儿便开口答道:“今见吾师灵光返照,割去愁城,复能言笑。”

说罢,相视大笑。

赵自宏惊骇问故,林澹然道:“天机不可泄漏,难对君言,日后自知也。”

赵自宏不敢再问,拜谢林太爷,领了昱儿下山回家,对妻妾备道始末,一家欢喜。

择日请师训读,昱儿即名为赵昱。

开蒙之后,甚能读书,一目十行,下笔成文。

年至十六,举孝廉,每得暇就上山和林澹然讲谈玄理。

林澹然传以水遁剑术,后于隋炀帝大业三年,授为嘉州府太守。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