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215页
林澹然合掌道:“南无释迦牟尼佛!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得汝为正神,不枉山僧一念。”
即唤二土地近前,对旧土地道:“此向上者,是俺昔日从事之人,上帝敕旨代汝之任。
非妖妄也。
汝若抗违,必遭天谴,速宜辞位。
不然,即是贪位冒禄之鄙夫,何以为正神乎!”旧土地低头不敢再言,唯唯连声而退,新土地向上拜谢就位。
林澹然忽然惊觉,似梦非梦,暗暗称奇。
次早,道人来送茶汤,林澹然细说其事,道人惊异赞叹。
林澹然回庵,写书差遣人往青州报知张善相。
张善相看了来意,差官督工修盖庙宇,又差巧匠妆塑新土地向上神像。
一月之间,工程完就。
林澹然亲往庙中观看,匠人贴金彩画已毕,一个匠头磕头求赏道:“土地神像塑完,今开光明,求太爷赏赐。”
林澹然看这匠人好生面熟,听其声音,十分旧识。
想了一会,想得起来,拍掌道:“你原来在此!”那匠人抬头看了林澹然半晌,也笑道:“为何住持爷也在此间?”看官你道是谁?自古无巧不成话,这匠作头儿不是别人,乃金陵妙相寺中钟守净的行童来真。
昔日因钟和尚在梁武帝驾前暗进谗言,欲害林澹然,却亏这来真暗通消息,得脱大祸。
后来被钟守净凌辱不过,只得逃走还俗。
数年后报父之仇,持刀杀入,入县自首,县官依律拟绞。
遇梁太子即位,改元大赦,减一等发配西蜀充军。
因无生理,习了这一行技艺,奉官差遣土地庙中装塑神像,凑巧得与林澹然相遇。
两下俱大喜,乃邀入侧房细谈往事。
来真将日前历过苦楚备细陈说,林澹然亦以经过之事说与来真,感叹不已。
来真道:“小人虽以手艺度日,出家一念,寝食不忘。
今得与太爷相会,亦出意外。
望太爷与小人祝发,以了终身之事。”
林澹然道:“汝愿出家,前念不忘,甚为可喜。
择日为汝披剃,在俺庵中过活便了。”
来真磕头谢了。
开了土地光明,道人整顿牲礼祭赛,并办斋款待林澹然已毕,打发匠人散了。
林澹然和来真同回庵中,择日替来真诵经落发,法名印月,与樵云互相伏侍林澹然,一面习学经典,讲谈释理。
朝暮依依,渐识玄理,宛然一物外僧也。
自印月入庵已来,又早小春天气,林澹然吃罢午斋,闭户打坐。
入定之际,见一老妪,身穿缟素,与一个年少美妇,身着青衣,闯入庵中,双膝跪下,叩头求救。
林澹然喝道:“俺这里是清静法门,闲人不得轻入。
汝二女人何由至此?快快出去!”那年少女人匐匍向前,滴泪道:“妾身黎氏,小名赛玉,因贪淫败德,触犯三宝,被丈夫沈全杀死,一灵堕落,已归言道。
今日合有大难,望林太爷救拔。”
林澹然合掌道:“阿弥陀佛,此皆汝一念之差,致有今日之苦。”
又问:“那老妪是谁?”黎赛玉道:“这就是利口拔舌,做牵头的赵蜜嘴。
阳受一刀之惨,阴罚六畜之报,今日也有大难,故同来求救。”
林澹然又叹息道:“汝欲陷人而反自陷,不过图一时口腹之欲耳,佯名佛头,暗里骗人财物,诱人淫欲,非畜类而何!今日受此阴报不差。
既有大难,俺以慈悲为主,焉忍不救。
汝二人可避于庵后,有难来,为汝解之。”
二女人磕头而起。
猛听呀的一声,庵门开处,一个和尚身披五彩袈裟,手执利剑,踊跃直入,大喊道:“二淫妇何在?若不杀汝,誓不再生!”林澹然仔细看时,却是正住持钟守净。
林澹然迎住道:“师兄久不相会,何故要杀二人?此二人是师兄最喜者,出家人戒杀为先,仗剑逐人,非释门之所为也。”
钟守净收了剑、与林澹然稽首坐下,躬身道:“贫僧不才,有负吾兄大德。
向来谨守净戒,毫无所失。
师兄之所知也。
叵耐赵蜜嘴老狗诱人犯法,骗我钱财。
设计定谋,诱黎赛玉成奸。
承师兄对月讽言匡正,彼时弟有悔过之心,复被黎氏这淫妇蜜语相牵,令我暗中毁谤,逐兄出寺,致我死于非命。
辗转思量,深为可恨!今欲刃之,以泄大忿。”
林澹然道:“噫,兄言误矣!岂不闻不贪美色者。
闭户不纳,秉烛待旦?上人视色如蛇蝎,智士视色如仇敌。
语云:水荡舟行,风扬幡动。
人若内有主持,外欲何缘得人?昔日赵婆设计,黎氏奸淫,由师兄一念之差,彼方投隙而入。
兄不自责而责他人,非悔过迁善之道也。
比如兄欲杀彼,彼又欲杀兄,冤冤相报,何为了期?兄但存一念之正,则道可进,冤愆可灭,何为又动杀机?”钟守净低首无言,长揖而别。
林澹然醒来,对印月、樵云说知。
印月道:“太爷心有所思,故见此境界。”
林澹然道:“久不念及于彼,何思之有?但二女人说今日有难,求俺救之,不知何意?汝二人不可出庵,看今日有何事故。”
师徒站在庵前闲谈,又早日色衡山。
忽然狂风骤起,撼木扬砂。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