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176页
可怜,可怜!十余年杳无知者。
杜元帅可速差人取之。
薛恩主先尊将军大人,昔日剑山与陈玉交锋,中计落阱,自刎坑中。
尊
首已献朝廷,豪骨尚埋土内。
虽经日久,踪迹可寻。
薛元帅亦宜差人取
之,择地安葬,以尽二恩主人子之心,此亦瑞之少报效于台下也。
他日
重逢,当效草环。
万惟台照不悉。
杜伏威看罢,踊跃称谢道:“父母骸骨,许久不知下落,昼夜彷徨,睡不安枕。
今得此消息,胜如登大宝矣!”薛举道:“父亲骸骨未收,人子之心何?久欲求取,无踪可寻。
今幸樊将军传示。
真天地之大恩也!亦足以报父矣。”
问:“樊将军今在何处?”军校道:“樊爷付书之时说,往终南山修道去了。”
杜伏威、薛举向南拜谢,取银五十两,赏那军校去了。
次早,杜伏威沐浴更衣,焚香拜祝了上苍,率诸将上马出城,取路往翠微观来,寻取遗骨。
观中道士撞钟击鼓,聚集道众远远跪接。
杜伏威等一行人,进殿参礼三清众圣毕,齐到殿后粪窖边,教军士并力掘下去。
道众俱备惊骇,不知其故。
只见众军用力掘土,至五尺余深,忽掘见一洞,洞中吐出气来,就如烟雾一般。
军士便不敢动手,停锄禀覆杜元帅。
伏威同薛举、查讷等向前来看,果见烟雾奔腾,盘绕洞口,亦不知是何异故。
查讷道:“如此浓郁,必非地气,洞内或藏异物。
再命军士掘开,便知分晓。”
众军士又掘下数尺,乃是一个大窖。
只见有一条青蛇,身如斗大,头生短角,眼放电光,约数丈之长,做一堆儿蟠在窖中。
见了众人,也不慌,也不忙,渐渐昂头掉尾,露爪扬鳞。
杜伏威等众见了,俱备惊愕,远远站开,只有薛举按剑立于窖侧,看他动静。
只见霎时间天昏地暗,雷雨交作,霹雳一声,这青蛇从穴而出,乘云驾雾,往东南飞去了。
少顷,依旧天清云散,日色光明。
众人方知是龙非蛇也。
有诗叹查讷不能预知,以致泄气。
诗曰:
盘龙之穴真天子,何事军师尽渺茫。
查讷一言扶帝主,只因不识丧祯样。
薛举招呼杜伏威等入窖里看时,那龙蟠之下,却是三个骨瓶。
查讷叹道:“主帅无福,樊将军误却大事!此是真龙穴,帝王之地也。
若不开掘,数年后,主帅必登大宝。
龙气已泄,实为可惜!”杜伏威笑道:“近仁之言谬矣。
岂有子为天子,而使父母骸骨,埋于粪窖之侧乎?吾宁不得大宝,不忍使父母之骨秽污也。”
查讷等顿首道:“真纯孝之主也!”杜伏威道:“纯孝吾何敢当,但于心有不忍耳。”
说罢,俯伏窖内,手抱骨瓶,号啕痛哭。
诸将和众军,无不下泪。
查讷、薛举再三劝慰,方收泪而谢。
将三个骨瓶,用龙锦包裹,亲自捧入翠微观殿上三请台侧,设座供奉。
分忖道士好生看管,待选地择日停妥,然后来取安葬。
道士领命,送出现外。
杜伏威等上马回朔州郡来,当日即差曹汝丰到定远县。
去取薛志义骸骨;令黄松往岐阳郡,去取叔父杜应元、婶娘孔氏二人骸骨,仅要悄悄用心行事,不可使人知觉。
二将领命,拜辞去了。
杜伏威着人寻访堪舆高士,选择风水。
延得一个风水先生,姓甄名教,字子化,乃江西人氏,参见杜元帅,与查讷谈论地理,甚得精微之妙。
杜伏威委查讷同甄教至朔州郊外观看风水,周围看遍,并无得意之处。
忽一日,来到城北花马池侧首,有一块平阳之地,方圆二十余亩,地名御屏埂。
前临涧水,后靠高风,青龙白虎有情,秀岭奇峰朝拱,果然好一个去处!有诗为证:奇贵贪狼并禄马,三合联珠真厚价。
恶神流短吉人长,富贵声名满天下。
查讷和甄教二人下了罗盘,皆看得此处是块真地,商议已定,回朔州禀覆杜元帅,说此地大贵大吉。
杜伏威、薛举甚喜,设宴相酬。
就选择安葬日期,先差土工四围栽植树木,筑起坟墙。
甄教于左右二处,俱点定了穴道,只等黄松、曹汝丰二人到来,一同安葬。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