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75页
故此不妨。”
内中一个家撞埋怨道:“昨夜刚刚捣了半夜鬼,老师父只是杀了那精怪才是,反被他脱空扯谎逃遁去了。”
林澹然笑道:“不然,笺纸上仙笔犹存,岂肯相戏。
这都是妇人一片胡言,不要理他。
俺们再去找寻,定要见个明白。”
太公阻道:“那里去寻他,多是捣鬼。
老师不如且回,另日再来罢。”
那妇人接口道:“正是,老人家更要作急回去,这些妖怪常说后生的细皮嫩肉,腹饥得快,不如老头儿皮坚骨硬,有些咬嚼,专要吃老的。
你们若撞见妖精时,老人家却先到口。”
太公听罢,心胆皆落,扶着拐杖,转身便走,后边家憧也一齐都跑了,止有林澹然立定脚不动。
只见那妇人拍手呵呵大笑,现出原身,却就是夜间迷张大郎的狐狸。
林澹然喝一声道:“畜生好大胆,辄敢狐假虎威,如此来侮弄俺。”
狐狸跪下道:“非敢侮弄。
小畜绝早即在此等候爷爷,不知太公等俱来,故斗胆作戏,耍他一耍,不想认了真,就慌张走了。”
林澹然忙招手叫太公转来。
太公和家憧正走,听得林澹然叫声转来,站住脚回头看时,林澹然远远引手相招。
太公等回步转身近前,见是这个狐狸立在身旁,太公问道:“老师,小狐狸倒来了,妇人何处去了?”林澹然带笑指着狐狸道:“这不是扯谎的妇人?”太公怒道:“这畜生到会扯空头,谅我老人家。
快伸过腿来,与林长老打三五十杖,消我这口气。”
林澹然笑道:“他是真正畜生,且饶这一次。”
众人都笑。
狐狸引着一行人进洞里来。
可煞作怪,外面看洞里时甚是黑暗,进到里面,反觉明亮。
原来是山岩倒照,故此外暗内明。
一望时峭壁奇峰,果然是洞天福地。
看不尽奇花异卉,仙草灵芝,涧水澄清,重山叠翠,实是好景。
但见:
阆苑名山,蓬瀛福地,隐士避人之境,神仙修炼之乡。
层层叠叠,重峦耸翠,分明是华岳三峰;突突兀兀,峻岭横空,那数庐山五老。
进一洞又进一洞,倒挂的怪石玲珑;转一湾又转一湾,壁立着青松蓊郁。
高高下下,悬崖峭壁,呦呦麋鹿衔花;缠缠绵绵,附葛攀藤,两两猿猴献果。
山岩里几处琳琳琅琅,如敲金击玉,数道清泉喷雪浪;头顶上一声咿咿哑哑,似龙笙凤管,一双白鹤唳青空。
夹道上瑶草奇花,浦路中紫芝贝叶。
清清净净不染着半点尘埃,杳杳冥冥那识有人间甲子。
仙鹊噪枝如报喜,浮云出洞本无心。
这狐精引林澹然走入洞天深处,不异仙境。
里边有无数小狐狸,见人来慌忙窜避。
狐精请林澹然、张太公石凳上坐了,自奔入小洞里去。
不移时献出仙桃异果,蜜酪杏仁。
林澹然同太公吃了几个,余者令与家憧。
林澹然问:“那一块宝石在于何处?”狐精指道:“那西南上青青洁洁,兀的却不是也?”林澹然上前看觑,果然好块青石:方围高四尺有余,四边俱蔓紫苔,石面平如明镜,光润细洁。
倚着一株大柏树,顶上覆着柏叶,团团如盖。
林澹然叫:“老狐,你站开。”
用左手石上依样画符一道,轻轻扣了三下,只听得豁刺地一声响,此石分为两下,就如刀削一般,两块裂开。
太公、狐精等也都上前来看。
中间有一石匣,匣内有书三册。
林澹然顶礼三匝,然后取出。
怕狐精有变,不敢开看,即藏于抽中,和太公等径出洞门。
老狐叩头自去了。
一行人回到庄里,太公欢喜无限道:“老朽根生土长在此,只知这独峰山,未曾晓得有洞天福地,如此仙境。
若非吾师提挈,何能一见。
适间石中之书,是甚名色?”林澹然道:“小僧也不曾开看。”
当时在厅上焚香展开,原来第一册面上书着“天枢秘笈”,内中俱是观星望气、排兵布阵、驱神役鬼之法;第二册面上书着“地衡秘笈”,内中却是奇门适甲、堪舆地理、阴阳术数之法;第三册上面书着“人权秘笈”,内中却是补阳炼阴、降龙伏虎、超天缩地变化之法。
林澹然看罢,不胜之喜。
张太公道:“人有善愿,天必福之。
吾师广行阴德,兼有宿缘,得此天书,非同小可。”
林澹然谢道:“此皆托太公福庇,感谢不尽。”
有诗为证:
灵符秘笈鬼神愁,妙彻三天入九幽。
诸葛当年扶蜀主,林僧今日证真修。
却说林澹然自得天书,每日默诵,书符念咒,心下自觉灵通。
又在张太公庄上住过月余。
张大郎病体渐渐全愈,容颜复旧,饮食起居如故。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