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168页

梅先春道:“杜伏威巨寇猖狂特甚,蒋太守、俞福等皆遭其害,汤府丞弃家逃窜,苏侍御逼得自缢而死。

某前者急递求救表文至京,久不见援兵来到,目今贼势甚锐,何以当之?”府判沈兰道:“某观贼势甚大,若出军厮战,恐非万全。

喜得本郡城廓厚固,壕堑又深,粮草丰足,尽可坚守。

待彼势懈,出奇兵袭之,一战而可擒矣。”

梅先春道:“公言乃金石之论。”

遂亲自督军守城,多设擂木炮石,检点各门军士。

常泰、曹汝丰率众并力攻城,城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军士多致打伤,不能近前。

一连攻打数日,无一些破绽。

报后军已到,常泰迎着杜伏威、查讷,备言其事。

查讷道:“常将军可远远围城,不可太通,徒损军士,待我另设良计以破之。”

于是离城二十里太白山南,屯下三个大寨:中寨杜元帅,左寨查讷,右寨常泰。

三寨中,每日早间出兵攻打,下午撤兵回寨。

又早过了十余日,城中愈加严谨。

查讷道:“攻此小城,半月不下,城内固守,如之奈何?”杜伏威笑道:“久矣哉,不用吾法矣。

此城难破,只得弄那法术,试看城内怎生救应。”

查讷道:“除是如此,或者可以攻破。”

杜伏威出令:“三寨军士,并力攻打东南北三门,只留西门不打。”

城内梅太守、沈通判见了,商议道:“贼人今日只留西门不攻,其中必有诡计,西门愈加要添兵守护。”

城外杜伏威亲督三军,并力攻打三门,城上诉如飞蝗,不能近城。

捱至申时,杜伏威率领千余马军,扛了四五个竹笼,径奔西门,打开笼子。

伏威马上仗剑念咒,喝一声“疾!”只听得呼呼风响,笼内飞出无数火龙火马、异兽毒蛇,齐飞上城头,盘旋冲突。

守城军士见了,尽皆惊倒,各顾性命而走,自相践踏,死者甚众。

只见火龙火马口中吐出火焰,将城楼四围烧着。

霎时间烈焰飞腾,西门鼎沸。

杜伏威传令,提三寨之兵,尽打西门。

梅太守看了,惊得面如土色,手足无措。

沈通判忙出军令:军士妄动者斩!立刻教取人溺、蒜汁、犬马之血,望空乱设。

那火龙火马,愈加炽甚,不能浇灭。

原来林澹然之法乃天心正法,非金刚禅之邪法也,所以非秽物可破。

沈通判慌了,亦无计可施。

梅太守急中生出智来,命军士齐上,把附近民居房屋尽行拆毁。

那火龙等只烧得城楼,遇石遇空即止。

沈通判忙教把擂木乱石抛下乱打,杜伏威军马立脚不住,只得远远退军回寨。

但见:

旗幡皆倒卷,步骑尽回身。

金以静之,惟间聒耳锣呜;鼓以动之,那用喧天催战?将军怏怏,士卒佯佯。

望营投止且埋锅,解甲休兵齐下

寨。

杜伏威与查讷商议道:“我今日用此法,以为无人敢当,不期城内又有如此豪杰,军师何以处之?”查讷道:“某闻城中粮米,可支数年,廓厚壕深,郡官甚是贤能,一时未必可破。

另有一计在此,所重不在攻击。

闻朔州城内尽是富室豪家,人民繁杂,寸土如金,所少者柴薪耳,必要出城樵采。

如今但分军四门,昼夜围困,不容柴木入城,不过半月,城中必然有变。

有米无柴,岂能久守?百姓自然慌乱。

那时乘机而进,此城可得矣。”

忽哨马报西北上有数千人马,杀奔前来,不知是何处军马。

杜伏威、查讷、薛举率众将一齐准备迎敌。

原来这一枝军,是南安府刺史班僖,因探马飞报朔州府被围,贼攻甚急,与幕宾封大宾计议,发军救应。

敦请一员大将,姓樊,名武瑞,原是河南人氏,前任梁武帝殿前护驾骠骑大将军,因剿薛志义有功,重加宠用。

后侯景篡位,不回原籍,径往南安州避难。

素有英名,礼请来解朔州之围,带领步车五千,稗将数员,杀至朔州。

却好杜伏威两军相撞,各布成阵势。

樊武瑞一马当先,大喝:“何处贼奴,敢侵我城池,杀害百姓?快快下马受缚,免污我刀!”众军视之,怎生模样?有《南柯子》为证:白发如彭祖,银髯赛老聃。

提刀跃马敢争先,一似黄忠杀下定军

山。

功成弥勒寺,名扬薛判官。

藏锋敛锷已多年,今日一军惊机尚

童颜。

常泰挺枪跃马,大骂:“何等匹夫,自来纳命?”一合之中,若不擒汝,不显英雄!”樊武瑞大怒,舞大刀一面砍来,常泰挺枪架住,二人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

两军呐喊,声振山岳。

城内看见是南安救军到来,通判沈兰慌忙率领裨将袁良臣、王照、邓晖及精兵五千,大开东门,杀出接应。

缪一麟、黄松迎住,两头厮杀。

这边樊武瑞和常泰又斗了十余合,常泰架隔不住,看看败阵,曹汝丰舞手中截头大刀,飞出阵来助战。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