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46页

沽饮酒家逢故旧,烧灯窗下诉衷肠。

通宵说到知音处,暂向幽闺躲祸殃。

话说钟守净听了赛玉之言,不胜快乐,重剔银灯,再整酒肴,并肩而坐。

你一口,我一杯,直吃到更尽兴浓,脱衣交颈,二人大展酒兴。

有三字句为证:

个中情,不可说。

连理技,双凤穴。

软如绵,白似雪,嫩过酥,光如

月。

雨自来,云自接。

又不泄,又不歇,又不疲,又不说,两般人,各有悦。

所以然,心固结。

夜既分,情难竭。

钟守净天未明即起来,穿衣回去。

来往既久,寺中僧众,无一个不知。

其间有几众老成囗黎,每每向林澹然告诉:“钟住持做下这般非礼,圣上一知,为祸不小。

乞住持做主,劝化他改过方好。”

林澹然道:“汝众人毋得多言。

自古眼见是实,耳闻是虚,钟住持是个有操行的人,恐无此事。

纵或有之,亦须隐晦,不可播扬漏泄,坏了本寺体面。”

众僧见林澹然分付,皆不敢多言,嗟吁而退。

林澹然屡问来真,打听消息,知钟守净不改前非,心下暗忖道:“俺若再阻他时,反招其怪,是不知机了。

姑待数月,如或不俊,俺只索离了这寺,云游方外,免使祸及,有何不可。”

闲话休题。

却早秋残冬到,又是十月天气。

十五日乃是下元令节,解厄水官圣诞。

前一日,梁武帝差两员内官,至妙相寺传旨知悉:次日御驾亲临本寺烧香。

钟守净预出晓谕,令合寺大小僧众,次日五更沐浴焚香,整肃衣冠,打点迎候御驾。

次早,钟、林二住持在寺中焚香点烛,悬花结采,洒扫殿堂,撞钟击鼓,打点斋供,俱已齐备。

到辰牌前后,飞马来报,御驾出五凤门了。

钟守净、林澹然忙出山门一箭之地迎驾。

俱头戴五佛毗卢帽,身穿蜀锦采绣袈裟,足穿僧鞋,率领寺中众多和尚,排列得斩斩齐齐。

少顷,御驾已到。

远见前列扈驾羽林军,后是文武百官拥护。

梁武帝端坐龙车,头戴冲天嵌宝金冠,身穿素色衮龙袍,脚踏龙凤履,腰系碧玉带。

宦官仪从,不计其数,紧随銮驾,望妙相寺而来。

钟守净等远远伏道迎接。

武帝至山门,下了辇步行,钟守净等众官,都跟随入大雄宝殿来。

众僧、多官侍立两班,仪从屯扎丹墀,羽林军屯于寺外。

武帝上了殿,即命脱下龙袍,换了禅衣,卸下朱履,换一双素鞋,除下金冠,戴一顶素绢软翅巾,腰系一条黄绒双须绦,手上圈一串明珠穿成的念珠,乃是道家打扮。

顶礼诸佛已毕,殿中摆一张素木交椅,方才坐下。

钟、林二住持率领众多和尚,正待朝贺,武帝开言道:“今日下元令节,朕专为斋供诸天,开讲佛法,众僧不必行君臣之礼。”

钟守净等谢了恩,俱各向前稽首,行释教礼。

左首一个绣墩,钦赐钟守净坐,右边一个竹墩,钦赐林澹然坐。

二僧俯首,不敢就坐,武帝道:“朕正要与二卿谈论佛道,毋得如此拘束,赐卿坐下无妨。”

二住持稽首谢恩,即脱了锦绣袈裟,换却禅衣,然后坐下。

文武官员与众僧皆两旁侍立。

钟守净献茶已毕,武帝问道:“今日乃水官大帝寿诞,可曾斋供否?”钟守净合掌答道:“请佛尊天,侵晨俱已斋供过了。”

武帝又道:“朕于先年曾在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听道林支长老开讲佛法,甚合朕心。

朕幕释理玄微,凡欲出家修焚,与支长老传其衣钵,无奈众卿以钱亿万,苦苦奉赎,表请还宫。

朕彼时立志不回,群臣再三上表,朕不得已,姑且还朝理政。

切思身为万民之主,富贵极矣,光阴迅速,苦海无边,不早回头,后悔何及。

朕一心只要皈依佛法,往生净土,众臣苦谏,将朕身羁绊至今,踌蹰未决。

二卿可为朕指迷,使朕早登觉路。”

钟守净躬身道:“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享无疆之福,万民乐业,天下升平。

此虽是德政所孚,亦由前生种成善果,所以今世为太平天子。

先觉有云:‘欲知来世因,今生作者是。’

陛下虽洪福齐天,然亦不可不修。

如来云帝王人中尊贵,自非宿福,何以能然?若比转轮圣王,犹是鄙陋。

陛下欲证菩提,回头是岸,群臣之谏,无非各尽其道而已,陛下何必踌蹰。”

武帝听罢大喜,点头道:“卿言句句慈航,甚合朕意。”

右边林澹然低头不语。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