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72页

光阴迅速,顷刻过了月余。

冯桂姐觉容颜清减,精神恍惚,终日思睡,每作呕吐。

蒋夫人急请医人调治,医士诊脉,称贺是喜。

蒋氏欢喜道:“老爷在时,每为无子不乐,幸得桂姐遗腹坐喜,皇天有眼,可怜见杜门不该绝嗣。

倘生得一男半女,也不枉了都督为人一世。”

及至临月,又不见动静,夫人心下忧疑不决,日日愁烦。

直待到十七个月,乃是太清元年二月初七日亥时,方才产下一个男儿,生得面方耳大,目秀眉清。

此夜红光绕室,异香不散,夫人心下大喜。

弥月之后,取名叫做过儿,夫人抚惜他胜似亲生不题。

按下一头,且说林澹然自赚出关门之后,回到东魏,举目见民物如故,风景依然,心下感叹不已。

一路晓行夜住,随缘抄化,不比在梁地惊惶。

这一回安心走路,但是心中计念杜都督,不知回覆武帝事体若何。

一连行了数日,却好来到河东府广宁县地界。

当日看看天色晚了,登至石楼山下,前后打一看,并无客馆饭店。

况值微微雨下,路滑难行,一步步捱着,寻个人家借宿。

走了数箭之地,远远见竹林中闪出些灯光来,林澹然近前看时,却是一个庄院。

但见:

一周遭矮矮粉墙,三五透低低精舍。

后面有蒙蒙茸茸,柳岸横连芳

草径;前头见苍苍翠翠,竹屏相传小柴扉。

几湾流水,滔滔不竭统围墙;

一带石桥,坦坦平铺通例路。

篱边露出娇娇媚媚野花开,户内忽闻咕咕(口牢)(口牢)囗犬吠。

房廊不大,制度得委曲清幽;空地尽多,种植的桃梅李杏。

果然浑无俗士气,惟有读书声。

林澹然放下包裹,上前扣门。

柴扉开处,走出一个童子来,问道:“谁人在此扣门?”林澹然稽首道:“弟子是云游僧,错过宿头,大胆欲借宝庄暂宿一宵,未知容否?”童子道“我这里是读书之所,房拔窄狭,不敢相留。

师父别处去罢。”

林澹然道:“今晚天雨难行,如贵庄不能相容,就借檐下捱过一宵,明早即便去了。”

童子摇头不允。

正说话间,屏风后转出一个老者来,生得苍颜古貌,须发皓然,手扶竹杖,问道:“何人在此说话?”童子未及回答,林澹然向前深深稽首道:“老讷是云游僧家,要往太原进香,打从贵地经过。

因贪走路程,错过了客馆,暂借贵庄歇宿一宵。

盛使不容,在此闲话。

老丈休怪。”

那老者笑道:“师父何出此言。

出家人着处为家,暂宿一宵?有何不可?”书童咕哝道:“游方和尚做强盗的极多,太公不可留他。”

老者喝道:“胡说!”遂留林澹然进侧厅内坐下。

茶罢,老者道:“适间小奴不知事体,出言唐突,老师莫罪。”

林澹然合掌道:“山僧搅扰,心下不安,焉敢见怪。

请问老丈高姓尊号?”老者道:“村老姓张,贱字完藻。

请问吾师高姓,贵乡何处?”林澹然一一答应。

张老命安排晚饭,相待毕,命书童执灯,送到厢房内歇息。

次早林澹然起来,立欲谢别,书童又送出茶汤来。

少顷又请到厅上吃斋,太公出来相陪。

林澹然起身拜谢欲行,张太公道:“师父慢行。

老朽观师父是一位有道行的高僧,意欲屈留尊驾,盘桓数日,请教样理,万勿推却。”

林澹然道:“感蒙老丈萍水相逢,如此厚爱,岂敢推托?但是无故搅扰檀府,于理不当。”

太公笑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只是有慢,休怪。”

自此,留林澹然一连住了三日。

太公朝夕相陪,或谈佛法,或讲坐功,相待甚是殷勤。

林澹然每于静夜打坐时,听得西首轩子里叫疼叫痛,呻吟之声不绝,心中疑惑,又不好相问。

当日正和太公午后闲话,只见书童搀着一个黄瘦后生,从侧轩步出草厅上来。

林澹然看那后生,年可二旬,生得容颜清丽。

器宇不凡,只是身无血气,病势恹恹。

头上包着一个皂绢包头,身上穿一领白绫绵袄,白绢裙拴着腰,手扶了书童肩膊走出来。

林澹然起身问讯,太公扯住道:“老师不敢劳动。

小儿病驱,不能见礼。”

二人拱手。

太公道:“大郎且睡睡将息,为何又出来闲走?”后生道:“我心烦体倦,睡着转觉难捱,暂且闲步消遣。”

林澹然道:“好一位郎君,为何患病如此狼狈?急急医治方好。”

太公垂泪道:“老朽年过六旬,止有这一子,名为张找。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