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220页
杨坚遂即皇帝位,建号开皇元年。
文臣有高颎、苏威、李林、李谔辅佐,武将有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统兵,天下疆日,隋国已得其七。
此时陈后主叔宝,年幼无德,溺于酒色,光昭殿前起造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
门窗栏杆妆饰,皆是沉檀异木。
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玩器宝贝,堆积如山,每微风渐至,香闻数里。
其上积石为山,引水为汕,杂植奇花异卉,昼夜饮酒作乐。
嫔妃彩女皆为女学士,与词人才子共赋诗,互相赠答,选其新艳者,编为乐府新声,择宫女千余,习而歌之。
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君臣酣歌畅饮,自夜达旦。
谏官皆遭杀戮,奸佞滥叨爵位,天下大乱,盗贼蜂起。
隋帝遣贺若弼自北道,韩擒虎自南道,水陆并进伐陈,军威大振,沿江守将望风而遁。
陈国骠骑将军任忠迎降,引韩擒虎直入朱雀门,来擒陈主,宫中大乱,君臣各不相顾。
陈主慌迫,自投御国井中。
军人窥见,将绳索引之而上,执送长安。
自是陈亡,隋家混一区宇。
隋文帝与文武群臣议道:“朕今日成一统,四夷宾服,只有陇西一带地面,被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人所据,朕欲发兵讨之,众卿以为何如?”贺若弼道:“杜伏威等小寇,疥癣之疾耳。
臣请得精兵一万,数月间必斩三贼之首,献于陛下。”
只见一大臣紫袍金带,象简乌纱,出班谏阻。
文帝视之,乃谏议大夫阮绘也。
原来阮绘自同尹氏回家,一载后,奉母命往长安访亲,与司徒高颎是两姨兄弟,高颎荐之于隋公,授汉阳县令,历有政绩。
后陷公即位,钦取为谏议大夫,直言敢谏,不畏权幸,文帝重之。
当下见帝有征蜀之议。
出班道:“贺将军虽然英勇,不知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将,非等闲小寇可比。
杜伏威深通天文,兼精法术,施仁好义,甚得民心。
薛举勇力超群,万夫莫当。
张善相抱负奇伟,精通韬略。
况路程险阻,粮食不继,彼若深沟高垒,自守不战,则进难与交锋,退又恐其掩袭,徒费钱粮,空劳兵力,无济于事。
依臣愚见,只宜遣一介使臣,赐以优诏厚币,诱其归服,此为上策。
如彼倔强不从,然后加兵。
此乃先礼而后兵,攻无不取也。”
隋文帝道:“卿言甚善。”
随写三道诏书,各赐黄金千两,彩段千正,差侍中御史李谔,即日起程。
李谔陛辞文帝,赍诏取路,来到信州地界,却是西秦王薛举所辖。
李谔先差部下种将进城通报。
薛举差官上城探望,回覆道:“只有李御史一人,部下种将数员,仆从数十人而已。”
薛举宣王骧、朱俭、皇甫实、曹汝丰上殿商议。
王骧道:“臣闻李谔乃隋文帝第一个直臣,文武全村,此来决为说客,下说词诱主公降隋之意。
必带诏书礼物,主公不可收之。
诏书亦不可开读,且先问了来意,厚礼相待,安顿驿中。
差官星夜迎请林师爷、天定王、万寿王、查近仁会议定了,然后见机而动,庶无差失。”
薛举依言,即差王骧、曹汝丰二将迎接李谔入城,留在馆驿安歇。
次日,薛举差官迎请李谔相见。
薛举降阶相迎,至殿上相见,宾主而坐。
薛举躬身道:“久仰侍中大德,关山修阻,不克领教。
今幸光临,足慰渴想。”
李谔道:“区区一介儒生,何足挂齿!久慕大王英名盖世,德政远敷,素所畏服。
但大王怀不世之才,抱孙吴之略,战胜攻取,若能辅翼英主,以定天下,虽古良将,莫能过也。
何乃窃据一方,僭称年号?位非天子,爵非诸侯,虽然雄霸一时,终非久长之业。
今我主上仁明雄略,重贤礼士,天下归心四海宾服,山河一统,只大王等未曾归附耳。
吾闻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以一隅而欲与全隋抗衡,如螳臂之捍泰山,多见其不敌也。
今主上闻大王等素称忠义,不忍加兵,特差李某送黄金干两,彩段干正,诏书一道,礼请归朝。
伏乞大王改邪归正,名垂千载。
莫以某言为迂,实有益于大王也。”
薛举道:“承天子洪恩,感侍中大德,本宜拜命趋朝,奈孤等兄弟三人,同盟一体,凡有事务,必待天定王、万寿王相会之后,方有定议。
诏书未敢开读,币礼未敢擅收,伏乞侍中海涵。”
乃大设宴款待,送于宾馆安息。
过了十余日,林澹然、杜伏威、张善相、查讷陆续皆到信州,薛举迎入,一一相见,备言此事。
林澹然道:“俺夜观乾象,隋帝亦非真主。
闻其为人,猜忌苛察,听信谗言。
子弟如仇,多疑好杀,惟以诈力取天下,诸子皆骄恣无德,非久远之基也。
圣人云:得之易,失之亦易。
只三十年,必为亡周之续矣。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