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明代古典小说妙相寺全传)第158页
不三合,申千秋被薛举一戟刺死马下。
众喽啰见主将得胜,勇气百倍,翻身冲杀过来。
这边官军因抢物件,队伍已乱,又无主将,四散落荒而走,被喽啰大杀一阵,尸骸遍野。
薛举正欲回军,远远见东南上火光冲天,喊声大起,又冲出一大队人马来。
薛举停马看时,只见四匹马上,四员大将,随着数千军士,飞也似涌来。
薛举大叫道:“尔等兵已杀尽,何故又来送死?”王连城拍马向前骂道:“贼奴中吾钱总管妙计,早早下马受缚!”薛举大笑道:“蠢奴!何曾中你之计,你等反中我家之计了。
坡下一将,已被我刺死,你等又来受用这条画戟。”
王连城激怒,舞动大刀,劈头砍来。
薛举挺戟就刺,两军呐喊。
二将斗了十余合,不分胜负。
汤思忠拍马观看,心下惊惶,又令沙应龙、乐正年二将助战。
沙应龙也使方天戟,乐正年用双铁简,二匹马刺斜里杀过来。
薛举抖擞神威,一条戟挡住三般兵器,一来一往,又斗上二十合。
薛举卖个破锭,荡开阵角,败阵而走。
三将不舍,一齐拍马赶来。
薛举约走半里之地,三将看看追上,薛举斜倚画戟,弯弓搭箭,看得清,射得巧,飕的一箭,刚中乐正年肩窝,翻身落马。
薛举回马就刺,王连城、沙应龙二人抵住厮杀,众军救乐正年上马,已是昏晕将绝。
薛举和二将战上数合,带马又走。
二将忿怒赶来,追过山嘴,忽然鼓声乱响。
薛举急抬头,见一片红灯,照耀山顶,心下暗会,忙策马奔上山来。
后边二将狐疑,正欲回马,薛举已至山上,一声梆子响,山上乱箭射下,急如飞雨。
沙应龙所乘战马,腿上着了火箭,负疼滚倒,将沙应龙掀翻地上,胸膛上被马踏坏。
王连城忙来救援,身上已着数箭,昏晕倒了。
众军中箭着伤死者甚多。
山上朱位和薛举合兵一处,回身追杀下来,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降者不计其数。
朱俭取了沙应龙、王连城首级,复取旧路杀回城来。
再说统制官常泰,领兵在石佛村埋伏。
当夜更尽,听得炮声振天,即带军士呐喊杀奔城下,见城门大开,并无一人阻挡。
常泰心下暗想:“贼党无粮,故弃空城逃遁,虚插旌旗,谅无人马,当先指麾军马杀入。”
猛听得天崩地裂之声,军士一齐叫苦,都跌入陷坑内去。
常泰情知中计,急忙带转马头,奔出城外。
城内伏兵齐出,杀得官军大败。
常泰顾不得军士,单马落荒而走。
不上五里,一声鼓响,闪出一枝军马,当头一员大将,正是杜伏威,拦住去路,大叫:“匹夫!待走那里去?杜爷候你多时。”
常泰大怒,奋力恶战。
二将斗四十余合,不分胜负。
众军打攒攒布成簸箕阵,围逼拢来,正待并力擒捉,只见尘头起处,又拥出一队军马来,却是薛举、朱俭回军。
薛举见杜伏威战常泰不下,拍马挺戟夹攻。
常泰措手不及,被薛举生擒过马绑缚了。
其余军士,尽皆投降。
杜伏威大获全胜进城。
天色黎明,查讷率将校迎接入县衙坐定。
军士推过常泰,立于阶前。
查讷慌忙下阶,亲解其缚,请入堂上而坐。
常泰顿首道:“败将请诛,何敢当将军重礼!”查讷道:“当今兵戈载道,万姓疮痍,豪杰拊囗,人人思奋。
我等替天行道,拯救苍生。
将军不弃,愿同举大义。”
常泰感激请降,拜于阶下。
杜伏威扶起逊坐。
有诗为证:
自分生平铁石肠,输忠期把姓名扬。
只因朝内多奸佞,致使将军一旦降。
当日设宴庆贺,犒赏大小三军。
查讷查点军籍,共得降军四千余人,良马五百余匹,粮草器械甚多,心下大悦。
和杜伏威、薛举道:“汤府丞战败,单骑逃去,不如乘此大捷之势,攻破府城,以为根本,然后攻掠诸县,广蓄钱粮,大事就矣。”
杜伏威、薛举道:“先生之言,正为迅雷不及掩耳,深合玄机。
就此进兵,不可迟滞。”
常泰坐于侧席,低头不语。
查讷道:“常将军既蒙不弃,即当请教,为何低首不言?”常泰道:“败兵之将。
不可言勇。
感蒙三位将军不杀之恩,思欲报效,惟恐生疑,不敢言耳。”
杜伏威道:“大丈夫倾盖若故,白首如新,义气相投,肝胆可照,有何疑哉?久闻将军乃忠义之士,智勇足备,如有见教,焉敢不从?”常泰道:“汤府丞一介书生,不知军务。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