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1001页
‘晋国之人,于是大和。’
道之或行,仁岂云远!”因令文武百僚父子兄弟三人并任京司者,任自通容,依资次处分,由是公卿子弟京官出外者百余人。
俄又有上书者,以为“国之执政,同其休戚,若不稍加崇宠,何以责其尽心?”十年十一月,敕中书门下共食实封三百户,自乾曜及张嘉贞始也。
乾曜后扈从东封,拜尚书左丞相,仍兼侍中。
乾曜在政事十年,时张嘉贞、张说相次为中书令,乾曜不敢与之争权,每事皆推让之。
及李元纮、杜暹知政事,乾曜遂无所参议,但唯诺署名而已。
初,乾曜因姜皎所荐,遂擢用;及皎得罪,为张嘉贞所挤,乾曜竟不救之,议者以此讥焉。
十七年夏,停兼侍中事。
其秋,迁太子少师,以祖名师,固辞,乃拜太子少傅,封安阳郡公。
十九年,驾幸东都,乾曜以年老辞疾,不堪扈从,因留京养疾。
是年冬卒,诏赠幽州大都督,上于洛城南门举哀,辍朝二日。
乾曜从孙光裕,亦有令誉。
历职清谨,抚诸弟以友义闻。
初为中书舍人,与杨滔、刘令植等同删定《开元新格》。
历刑部户部二侍郎、尚书左丞,累迁郑州刺史,称为良吏。
寻卒。
光裕子洧,亦早有美称。
闺门雍睦,士友推之,历践清要。
天宝中,为给事中、蔸郑州刺史、襄州刺史、本道采访使。
及安禄山反,既犯东京,乃以洧为江陵郡大都督府长史、本道采访防御使、摄御史中丞,以兵部郎中徐浩为襄州刺史、本州防御守捉使以御之。
洧至镇卒。
李元纮,其先滑州人,世居京兆之万年。
本姓丙氏。
曾祖粲,隋大业中屯卫大将军。
属关中贼起,炀帝令粲往京城以西二十四郡逐捕盗贼,粲抚循士众,甚得其心。
及义旗入关,粲率其众归附,拜宗正卿,封应国公,赐姓李氏。
高祖与之有旧,特蒙恩礼,迁为左监门大将军,以年老特令乘马于宫中检校。
年八十余卒,谥曰明。
祖宽,高宗时为太常卿,别封陇西郡公。
父道广,则天时为汴州刺史。
时属突厥及契丹寇陷河北,兼发河南诸州兵募,百姓骚扰。
道广宽猛折衷,称为善政,存收慰抚,汴州独不逃散。
寻入为殿中监、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累封金城县侯。
卒,赠秦州都督,谥曰成。
元纮少谨厚。
初为泾州司兵,累迁雍州司户。
时太平公主与僧寺争碾硙,公主方承恩用事,百司皆希其旨意,元纮遂断还僧寺。
窦怀贞为雍州长史,大惧太平势,促令元纮改断,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竟执正不挠,怀贞不能夺之。
俄转好畤令,迁润州司马,所历咸有声绩。
开元初,三迁万年县令,赋役平允,不严而理。
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
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
又历工部、兵部、吏部三侍郎。
十三年,户部侍郎杨住字髯Ф仁猿鑫淌贰
上令宰臣及公卿已下精择堪为户部者,多有荐元纮者,将授以户部尚书,时执政以其资浅,未宜超授,加中大夫,拜户部侍郎。
元纮因条奏人间利害及时政得失以奏之,上大悦,因赐衣一副、绢二百匹。
明年,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顷之,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水男。
元纮性清俭。
既知政事,稍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惮之。
时初废京司职田,议者请于关辅置屯,以实仓禀。
元纮建议曰:“军国不同,中外异制。
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发闲人以耕弃地,省馈运以实军粮,于是乎有屯田,其为益多矣。
今百官所退职田,散在诸县,不可聚也。
百姓所有私田,皆力自耕垦,不可取也。
若置屯田,即须公私相换,征发丁夫,征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
内地置屯,古所未有,得不补失,或恐未可。”
其议遂止。
先是,左庶子吴兢旧任史官,撰《唐书》一百卷、《唐春秋》三十卷,其书未成,以丁忧罢职。
至是,上疏请终其功,有诏特令就集贤院修成其书。
及张说致仕,又令在家修史。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