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789页

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

房玄龄甚重之,每称大亮有王陵、周勃之节,可以当大位。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事兄嫂有同于父母。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

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有官爵请回。”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

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十八年,太宗幸洛阳,令大亮副司空玄龄居中。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临终上表,请停辽东之役,又言京师宗庙所在,愿深以关中为意。

表成而叹曰:“吾闻礼,男子不死妇人之手。”

于是命屏妇人,言终而卒,时五十九。

死之日,家无珠玉可以为唅,唯有米五石、布三十端。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兄子道裕,永徽中为大理卿。

迥秀,大亮族孙也。

祖玄明,济州刺史。

父义本,宣州刺史。

迥秀弱冠应英材杰出举,拜相州参军,累转考功员外郎。

则天雅爱其材,甚宠待之。

掌举数年,迁凤阁舍人。

迥秀母氏庶贱而色养过人,其妻崔氏尝叱其媵婢,母闻之不悦,迥秀即时出之。

或止云:“贤室虽不避嫌疑,然过非出状,何遽如此?”迥秀曰:“娶妻本以承顺颜色,颜色苟违,何敢留也?”竟不从。

长安初,历天官、夏官二侍郎,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令宫人参问其母,又尝迎入宫中,待之甚优。

迥秀雅有文才,饮酒斗余,广接宾朋,当时称为风流之士。

然颇托附权幸,倾心以事张易之、昌宗兄弟,由是深为谠正之士所讥。

俄坐赃,出为庐州刺史。

景龙中,累转鸿胪卿、修文馆学士,又持节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

所居宅中生芝草数茎,又有猫为犬所乳,中宗以为孝感所致,使旌其门闾。

俄代姚崇为兵部尚书,病卒。

子齐损,开元十年,与权梁山等构逆伏诛,籍没其家也。

史臣曰:孔子云,“邦有道,危言危行。”

如李纲直道事人,执心不回。

始对隋文,慷慨获免;终忤杨素,屈辱尤深。

及高祖临朝,谏舞胡鸣玉,怀不吐不茹之节,存有始有卒之规,可谓危矣。

非逢有道,焉能免诸?《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李纲有焉。

善果幼事贤母,长为正人。

元璹于国有功,祗练边事,承家不孝,终为匪人。

恭仁仕隋忠厚,驭众谦恭。

破贼立功,方见仁者有勇;掌选被斥,所谓独正者危。

自伪归朝,怀才遇主,连婚帝室,列位籓宣,始终无玷者鲜矣!师道慎密纯善,怯懦无更事之名;抑势避嫌,署用致非才之诮。

无逸知父守节陷难,离母避逆终吉,忠信之道著矣;绝宾客以闭府门,断衣带以续灯炷,廉介之志彰矣。

于乎,蜀道初开,亲老地梗,至孝灭性,子道可知,不得谥为“孝”也,惜哉!大亮文武兼才,贞确成性。

卖马劝农,是为政也;投身谕贼,略也;放奴婢从良者,仁也;因鹰谏猎,临终上表,忠也;论伊吾之众,智也;葬五叶无后,报张弼恩,义也;侍兄嫂如父母,孝也;不死妇人之手,礼也;无珠玉为唅,廉也。

房玄龄云,大亮有王陵、周勃之节,名下无虚士矣!迥秀谄事权幸,爰至台司,余不足观,清风替矣。

赞曰:李纲守道,言行俱危。

善果母训,清贞是资。

元璹父子,要道何亏。

恭仁独正,令德无违。

师道慎密,抑势见机。

无逸廉介,终于孝思。

大亮才德,陵、勃名随。

迥秀托附,实污台司。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