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82页
上甚嘉纳,以元振有保护之功,削在身官爵,放归田里。
十二月甲辰,宦官市舶使吕太一逐广南节度使张休,纵下大掠广州。
丁亥,车驾发陕郡还京。
辛卯,鄂州大风,火发江中,焚船三千艘,焚居人卢舍二千家。
甲午,上至自陕州。
乙未,以侍中苗晋卿为太保,黄门侍郎、同平章事裴遵庆为太子少傅,并罢知政事;宗正卿、梁国公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丙申,放广武王承宏于华州,一切不问。
丁酉,朔方行营节度使仆固瑒为帐下枭首来献。
怀恩闻瑒死,烧营遁入吐蕃。
朝臣称贺,上不悦,曰:“朕之凉德,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覆,用增愧恧,何至贺焉!”程元振自三原县衣妇人服入京城,京兆府擒之以闻,乃下御史台鞫问。
吐蕃陷松州、维州、云山城、笼城。
二年春正月己亥朔。
壬寅,御史台以程元振狱状闻,配流溱州。
既行,追念旧勋,特矜遐裔,令于江陵府安置。
甲辰,复置京畿观察使,以御史中丞领之。
癸卯,尚书右丞颜真卿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朔方宣慰使。
癸亥,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度支转运使刘晏为太子宾客,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李岘为太子詹事,并罢知政事。
以前右散骑常侍王缙为黄门侍郎,太常卿杜鸿渐为兵部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度支使,以户部侍郎第五琦专判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铸钱等使。
甲子,元帅,尚书令雍王三上章让皇太子。
第五琦奏诸道置常平仓使司,量置本钱和籴,许之。
丁卯,司徒、兼中书令郭子仪充河东副元帅、河中等处观察,兼云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
二月己巳朔,册天下兵马元帅,尚书令,雍王适为皇太子。
癸酉,上亲荐献太清宫、太庙。
乙亥,祀昊天上帝于圆丘,即日还宫。
戊寅,以沣州刺史裴冕为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充东都、河南、江南、淮南转运使。
乙未,第五琦开决汴河。
五月丁酉朔。
戊午,敕中书、门下两省加置散骑常侍四员,官为正三品。
庚申,罢岁贡孝悌力田、童子等科。
甲子,禁钿作珠翠等,委所司切加捉搦。
癸未,制:“太保、兼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大都护、充朔方节度、关内度支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使、河北副元帅、上柱国、大宁郡王仆固怀恩,先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宜并停,其太保、兼尚书令、大宁郡王如故。
七月己酉,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临淮王李光弼薨于徐州,废朝三日。
判度支第五琦兼京兆尹、御史大夫。
八月丁卯,宰臣王缙为侍中,持节都统河南、淮西、淮南、山南东道节度行营事,进封太原郡公。
固让侍中,从之。
宰相杜鸿渐判门下省事。
癸巳,王缙兼领东京留守。
九月乙未朔。
丙申,诏征河中兵讨吐蕃,将发,是夜军众喧噪,劫节度使崔寓家财及民家财产殆尽,皆重装而行,吏不能禁。
自七月大雨未止,京城米斗值一千文。
蝗食田。
丙午,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北京留守。
己酉,江南西道观察,洪州刺史张镐卒。
辛亥,河东副元帅、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加太尉,充北道邠宁、泾原、河西已东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使;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进位司徒,充南道通和吐蕃使、凤翔秦陇临洮已东观察使。
子仪三表恳让太尉,许之。
己未,剑南节度严武攻拔吐蕃当狗城,破蕃军七万。
尚书左丞杨绾知东京选,礼部侍郎贾至知东都举。
两都分举选,自此始也。
辛酉,以太子詹事李岘为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知江南东西及福建道选,并观农宣慰使。
仍命洪州刺史李勉副知选事。
是秋,蝗食田殆尽,关辅尤甚。
米斗千钱。
冬十月丙寅,仆固怀恩引吐蕃二万寇邠州,节度使白孝德闭城拒守。
丁卯,寇奉天,京师戒严。
先锋郭晞斩贼营于邠州西,俘斩数百计。
子仪屯泾阳,蕃军挑战,子仪不出。
甲申,河南尹苏震卒。
剑南严武奏收吐蕃盐川城。
十一月乙未,怀恩与蕃军自溃,京师解严。
丁未,子仪自泾阳入觐,诏宰臣百僚迎之于开远门,上御安福寺待之。
十二月乙丑,加子仪关内、河中副元帅兼尚书令,吏部侍郎暢璀为左散骑常侍、河中尹。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