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523页

右西域诸国,分置羁縻州军府,皆属安西都护统摄。

自天宝十四载已前,朝贡不绝。

今于安西府事末纪之,以表太平之盛业也。

------------------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

○剑南道东西道九 岭南道五管十

△剑南道

成都府 隋蜀郡。

武德四年,改为益州,置总管府,管益、绵、陵、遂、资、雅、嘉、沪、戎、会、松、翼、巂、南宁、昆、恭十七州。

益州领成都、雒、九陇、郫、双流、新津、晋原、青城、阳安、金水、平泉、玄武、绵竹等十三县。

又置唐隆、导江二县。

二年,分置邛、眉、普、荣、登五州,属总管府。

又置新都、什邡二县。

三年,罢总管,置西南道行台。

仍分绵竹、导江、九龙三县立濛州,阳安、金水、平泉三县立简州,割玄武属梓州。

又析置德阳、新繁、万春三县。

九年,罢行台,置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眉、犍、邛十州,并督巂、南宁、会都督府。

贞观二年,废濛州之九陇、绵竹、导江来属,仍改万春为温江。

六年。

罢南宁都督,更置戎州都督,属益州。

八年,兼领南金州都督。

十年,又督益、绵、简、嘉、陵、雅、眉、邛八州,茂、巂二都督。

十七年,置蜀县。

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仍置广都县。

咸亨二年,置金堂。

仪凤二年,又置唐昌、濛阳二县。

垂拱三年,分雒、九陇等十三县置彭、蜀二州。

其年,又置犀浦县。

圣历三年,又置东阳县。

天宝元年,改益州为蜀郡,依旧大都督府,督剑南三十八郡。

十五载,玄宗幸蜀,驻跸成都。

至德二年十月,驾回西京,改蜀郡为成都府,长史为尹。

又分为剑南东川、西川,各置节度使。

广德元年,黄门侍郎严武为成都尹,复并东、西川为一节度。

自崔宁镇蜀后,分为西川,自后不改。

旧领县十六,户十一万七千八百八十九,口七十四万三百一十二。

汉朝蜀郡,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口一百二十四万。

天宝领县十,户十六万九百五十,口九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九。

在京师西南二千三百七十九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一十六里。

成都 汉县,属蜀郡。

汉朝成都一县,管户一万六千二百五十六。

蜀,三代之时西南夷国,或臣或否。

至秦惠王既霸西戎,欲广其地,乃令其相张仪、司马错伐蜀。

取其地,立汉中、巴、蜀三郡。

蜀王本都广都之樊乡,张仪平蜀后,自赤里街移治于少城,今州城是也。

蜀城,张仪所筑

华阳 贞观十七年,分成都县置蜀县,在州郭下,与成都分理。

乾元元年二月,改为华阳。

新都 汉县,属广汉郡

新繁 汉繁县,属蜀郡。

刘禅时加“新”字犀浦 垂拱二年,分成都县置

双流 汉广都县地,属蜀郡。

隋置双流县广都 龙朔三年,分双流置,取隋旧名郫 汉县,属蜀郡。

隋置濛州,大业省为郫县。

温江 汉郫县地,魏蜀郡治于此。

隋为万春县。

贞观元年,改为温江

灵池 久视元年,分蜀县置东阳县。

天宝元年,改为灵池。

汉州上 垂拱二年,分益州五县置汉州。

天宝元年,改为德阳郡。

乾元元年,复为汉州。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