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559页
隋为日南县无编 汉旧县,属九真郡。
又有汉西于县,故城在今县东所置也。
福禄州下 土俗同九真郡之地,后为生獠所据。
龙朔三年,智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生獠昆明、北楼等七千余落。
总章二年,置福禄州以处之。
天宝元年,改为福禄郡。
至德二年,改为唐林郡。
乾元元年,复为福禄州。
领县二,无户口及两京道里、四至州郡。
柔远 州所治。
与州同置。
本名安远,至德二年,改为柔远也唐林
长州 土俗与九真同。
唐置长州,失起置年月。
天宝元年,改为文阳郡。
乾元元年,复为长州。
领县四,户六百四十八,无口及两京道里、四至州府也。
文阳 铜蔡 长山 其常 皆与州同置。
驩州 陈日南郡。
武德五年,置南德州总管府,领德、明、智、驩、林、源、景、海八州。
南德州领六县。
八年,改为德州。
贞观初,改为驩州,以旧驩州为演州。
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领驩、演、明、智、林、源、景、海八州。
十二年,废明、源、海三州。
天宝元年,改为日南郡。
乾元元年,复为驩州也。
旧领县六,户六千五百七十九,口一万六千六百八十九。
天宝领县四,户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万八百一十八。
至京师陆路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二里,水路一万七千里,至东都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五里,水路一万六千二百二十里。
东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南至林州一百五十里,西至环王国界八百里,北至爱州界六百三里,南至尽当郡界四百里,西北到灵跋江四百七十里,东北至辩州五百二里。
九德 州所治。
古越裳氏国,秦开百越,此为象郡。
汉武元鼎六年开交趾已南,置南郡,治于硃吾,领比景、卢容、西扌卷、象林五县。
吴分日南置九德郡,晋、宋、齐因之。
隋改为驩州,废九德郡为县,今治也。
后汉遣马援讨林邑蛮,援自交趾循海隅,开侧道以避海,从荡昌县南至九真郡,自九真至其国,开陆路,至日南郡,又行四百余里,至林邑国。
又南行二千余里,有西屠夷国,铸二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夷分境,以纪汉德之盛。
其时,以不能还者数十人,留于其铜柱之下。
至隋乃有三百余家,南蛮呼为“马留人”。
其水路,自安南府南海行三千余里至林邑,计交趾至铜柱五千里。
浦阳 晋置
怀驩 隋为咸驩县,属九真郡。
武德五年,于县置驩州,领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县,治安人。
贞观九年,改为演州。
十三年,省相景县入扶演。
十六年,废演州。
其所管四县,废入咸驩。
后改为怀驩
越裳 吴置。
武德五年,于县置明州,析置万安、明弘、明定三县隶之。
又分日南郡文谷、金宁二县置智州,领文谷、新镇、阇员、金宁四县。
贞观十三年,废明州,越裳属智州。
后又废智州,以越裳属驩州。
林州 隋林邑郡。
贞观九年,绥怀林邑置林州,寄治于驩州南界,今废无名,领县三,无户口。
去京师一万二千里。
林邑 州所治。
汉武帝开百越,于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领县四,治于硃吾。
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县。
县在南,故曰日南,郡南界四百里。
后汉时,中原丧乱,象林县人区连杀县令,自称林邑王。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