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328页

《透三峡伎》,盖今《透飞梯》之类也。

《高祇伎》,盖今之戏绳者是也。

梁有《獼猴幢伎》,今有《缘竿》,又有《獼猴缘竿》,未审何者为是。

又有《弄碗珠伎》、《丹珠伎》。

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垒子》等戏。

玄宗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

《婆罗门乐》,与四夷同列。

《婆罗门乐》用漆筚篥二,齐鼓一。

《散乐》,用横笛一,拍板一,腰鼓三。

其馀杂戏,变态多端,皆不足称。

《大面》出于北齐。

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

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拨头》出西域。

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像之也。

《踏摇娘》,生于隋末。

隋末河内有人貌恶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

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

河朔演其曲而被之弦管,因写其妻之容。

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

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旨也。

《窟垒子》,亦云《魁垒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

本丧家乐也。

汉末始用之于嘉会。

齐后主高纬尤所好。

高丽国亦有之。

八音之属,协于八节。

匏,瓠也,女娲氏造。

列管于匏上,内簧其中,《尔雅》谓之巢。

大者曰竽,小者曰和。

竽,煦也,立春之音,煦生万物也。

竽管三十六,宫管在左。

和管十三,宫管居中。

今之竽、笙,并以木代匏而漆之,无复音矣。

荆、梁之南,尚存古制云。

管三孔曰龠,春分之音,万物振跃而动也。

箫,舜所造也。

《尔雅》谓之茭。

音交大曰絪,二十三管,修尺四寸。

笛,汉武帝工丘仲所造也。

其元出于羌中。

短笛,修尺有咫。

长笛、短笛之间,谓之中管。

篪,吹孔有觜如酸枣。

横笛,小篪也。

汉灵帝好胡笛。

五胡乱华,石遵玩之不绝音。

《宋书》云:有胡篪出于胡吹,则谓此。

梁胡吹歌云:“快马不须鞭,反插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路傍兒。”

此歌辞元出北国。

之横笛皆去觜,其加觜者谓之义觜笛。

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

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柷,众也。

立夏之音,万物众皆成也。

方面各二尺馀,旁开员孔,内手于中,击之以举乐。

敔,如伏虎,背皆有鬣二十七,碎竹以击其首而逆刮之,以止乐也。

舂牍,虚中如桶,无底,举以顿地如舂杵,亦谓之顿相。

相,助也,以节乐也。

或谓梁孝王筑睢阳城,击鼓为下杵之节。

《睢阳操》用舂牍,后世因之。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