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810页
曾祖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
祖熊,字子绎,褐州主簿。
父彦谦,好学,通涉《五经》,隋泾阳令,《隋书》有传。
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尝从其父至京师,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籓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
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
彦谦惊而异之。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吏部侍郎高孝基素称知人,见之深相嗟挹,谓裴矩曰:“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
必成伟器,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
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父终,酌饮不入口者五日。
后补隰城尉。
会义旗入关,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温彦博又荐焉。
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既而隐太子见太宗勋德尤盛,转生猜间。
太宗尝至隐太子所,食,中毒而归,府中震骇,计无所出。
玄龄因谓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祸机将发,天下忄匈恟,人怀异志。
变端一作,大乱必兴,非直祸及府朝,正恐倾危社稷。
此之际会,安可不深思也!
仆有愚计,莫若遵周公之事,外宁区夏,内安宗社,申孝养之礼。
古人有云,‘为国者不顾小节’,此之谓欤!孰若家国沦亡,身名俱灭乎?”无忌曰:“久怀此谋,未敢披露,公今所说,深会宿心。”
无忌乃入白之。
太宗召玄龄谓曰:“阽危之兆,其迹已见,将若之何?”对曰:“国家患难,今古何殊。
自非睿圣钦明,不能安辑。
大王功盖天地,事钟压纽,神赞所在,匪藉人谋。”
因与府属杜如晦同心戮力。
仍随府迁授秦王府记室,封临淄侯;又以本职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加文学馆学士。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我兒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
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太宗因谓诸功臣曰:“朕叙公等勋效,量定封邑,恐不能尽当,各许自言。”
皇从父淮安王神通进曰:“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
今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吏,功居第一,臣窃不服。”
上曰:“义旗初起,人皆有心。
叔父虽率得兵来,未尝身履行阵。
山东未定,受委专征,建德南侵,全军陷没。
及刘黑闼翻动,叔父望风而破。
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
叔父于国至亲,诚无所爱,必不可缘私,滥与功臣同赏耳。”
初,将军丘师利等咸自矜其功,或攘袂指天,以手画地,及见神道理屈,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行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或时以事被谴,则累日朝堂,稽颡请罪,悚惧踧,若无所容。
九年,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
十一年,与司空长孙无忌等十四人并代袭刺史,以本官为宋州刺史,改封梁国公,事竟不行。
十三年,加太子少师,玄龄频表请解仆射,诏报曰:“夫选贤之义,无私为本;奉上之道,当仁是贵。
列代所以弘风,通贤所以协德。
公忠肃恭懿,明允笃诚。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