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442页

乾元元年,复为汴州。

建中二年,筑其罗城。

旧领县五:浚仪、雍丘、陈留、中牟、尉氏,户五万七千七百一,口八万二千八百七十九。

天宝领县六,户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

在京师东一千三百五十里,东都四百一里。

浚仪 古县,隋置,在今县北三十里,为李密所陷。

县人王要汉率豪族置县于汴州之内,要汉自为县令。

义宁元年,于县复置汴州,以要汉为刺史。

武德四年,移县于州北罗城内。

贞观元年,移于州西一里,延和元年六月,割浚仪十四乡分置开封县开封 汉县,在今县南五十里。

贞观元年省,并入浚仪。

延和元年六年,析浚仪复置,并在郭下

尉氏 隋县,属颍川郡。

武德四年,于县置洧州,领尉氏、扶沟、康阴、新汲、鄢陵、宛陵、归化七县。

贞观元年,废洧州及康阴、宛陵、新汲、归化四县,以扶沟、鄢陵属许州,尉氏属汴州

陈留 隋县,属汴州。

武德四年,属杞州。

贞观元年,废杞州,陈留属汴州封丘 隋县

雍丘 隋县。

武德四年,于县置杞州,领雍丘、陈留、圉城、襄邑、外黄、济阳六县,权于州内以仓院置。

贞观元年,废杞州及济阳、围城、外黄三县,以襄邑属宋州,陈留、雍丘属汴州,而移县入废杞州。

蔡州上 隋汝南郡。

武德四年四月,平王世充,置豫州总管府,管豫、道、舆、息、舒五州。

豫州领安阳、平舆、真阳、吴房、上蔡五县。

七年,改为都督府,废舆、道、舒、息四州。

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平舆、新蔡二县,复以道州之郾城,息州之新息,朗州之朗山,舒州之褒信、新蔡五县来属。

天授三年,又置平舆、西平两县。

开元四年,以西平属仙州。

二十六年,省仙州,复以西平来属。

天宝元年,改为汝南郡。

乾元元年,复为豫州。

宝应元年,改为蔡州。

旧领县十,户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口六万四百一十五。

天宝领县十一,户八万七百六十一,口四十六万二百五。

去京师一千五百四十里,至东都六百七十里。

汝阳 隋旧县。

治郭下

朗山 汉安昌县,隋改为朗山

遂平 隋吴房县。

元和十二年,讨吴元济于文城栅,置行吴房县,权隶溵州。

贼平,改为遂平县,隶唐州。

长庆元年,复隶蔡州郾城 隋旧。

武德四年,于此置道州,领郾城、邵陵北武、西平四县。

贞观元年,废道州及北武、邵陵、西平三县,以郾城属豫州。

本治溵水南。

开元一十年,因大水,移治溵水北。

元和十二年,于县置溵州。

长庆元年,废溵州,以郾城隶许州上蔡 隋县

新蔡 隋旧。

武德四年,于此置舒州,领新蔡、褒信二县。

贞观元年,废舒州,新蔡属豫州

褒信 后汉县

新息 隋县。

武德四年,于县置息州,领新息、淮川、长陵三县。

贞观元年,废息州及淮川、长陵二县,以新息属豫州

平舆 隋置。

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西平 汉县。

贞观元年废。

天授二年复置。

元和十二年,隶溵州。

州废,隶蔡州真阳 汉慎阳县,隋为真阳。

载初元年,改为淮阳。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