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925页
或临时遇病,不及军伍,缘兹怖惧,遂即逃亡;或因樵采,被贼抄掠;或渡海来去,漂没沧波;或深入贼庭,有被伤杀。
军法严重,皆须相傔。
若不及傔,及不因战亡,即同队之人,兼合有罪。
遂有无故死失,多注为逃。
军旅之中,不暇勘当,直据队司通状,将作真逃,家口令总没官,论情实可哀愍。
《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伏愿逃亡之家,免其配没。”
制从之。
咸亨二年,驾幸东都,留太子于京师监国。
时属大旱,关中饥乏,令取廓下兵士粮视之,见有食榆皮蓬实者,乃令家令等各给米使足。
是时戴至德、张文瓘兼左庶子,与右庶子萧德昭同为辅弼,太子多疾病,庶政皆决于至德等。
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令出降。
又请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贫人。
诏并许之。
又召诣东都,纳右卫将军裴居道女为妃。
所司奏以白雁为贽,适会苑中获白雁,高宗喜曰:“汉获硃雁,遂为乐府;今获白雁,得为婚贽。
彼礼但成谣颂,此礼便首人伦,异代相望,我无惭德也。”
裴氏甚有妇礼,高宗尝谓侍臣曰:“东宫内政,吾无忧矣。”
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
制曰:“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
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
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
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
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
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朕之不慈,遽永诀于千古。
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
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
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敬皇帝。”
其年,葬于缑氏县景山之恭陵。
制度一准天子之礼,百官从权制三十六日降服。
高宗亲为制《睿德纪》,并自书之于石,树于陵侧。
初,将营筑恭陵,功费钜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太子无子,长寿中,制令楚王讳继其后。
中宗践祚,制祔于太庙,号曰义宗,又追赠妃裴氏为哀皇后。
景云元年,中书令姚元之、吏部尚书宋璟奏言:“准礼,大行皇帝山陵事终,即合祔庙。
其太庙第七室,先祔皇昆义宗孝敬皇帝、哀皇后裴氏神主。
伏以义宗未登大位,崩后追尊,至神龙之初,乃特令升祔。
《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昭穆。
又古者祖宗各别立庙,孝敬皇帝恭陵既在洛州,望于东都别立义宗之庙,迁祔孝敬皇帝、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时享祭,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进退得宜。
在此神主,望入夹室安置,伏愿陛下以礼断恩。”
诏从之。
开元六年,有司上言:“孝敬皇帝今别庙将建,亨祔有期,准礼,不合更以义宗为庙号,请以本谥孝敬为庙称。”
于是始停义宗之号。
裴居道,绛州闻喜人,隋兵部侍郎镜民孙也。
父熙载,贞观中为尚书左丞。
居道以女为太子妃,则天时,历位纳言、内史、太子少保,封翼国公。
载初元年春,为酷吏所陷,下狱死。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
永徽六年,封潞王。
显庆元年,迁授岐州刺史。
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
时始出阁,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
高宗尝谓司空李勋曰:“此兒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
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
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
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
龙朔元年,徙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如故。
二年,加扬州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
咸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如故,食实封一千户。
上元元年,又依旧名贤。
上元二上,孝敬皇帝薨。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