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140页
戊寅,盗焚献陵寝宫。
诏发振武兵二千,会义武军以讨王承宗。
十二月壬寅夜,太白犯镇星。
甲辰,李愿击败李师道之众九千,斩首二千级。
壬子,东都留守吕元膺请募置三河子弟以卫宫城。
甲寅,越州复置山阴县。
庚申,新造指南车、记里鼓。
出宫人七十二人置京城寺观,有家者归之。
乙丑,河东节度使王锷卒。
是岁,渤海、新罗、奚、契丹、黑水、南诏、牂柯并遣使朝贡。
十一年春正月丁卯朔,以宿师于野,不受朝贺。
己巳,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张弘靖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戊寅,诏群臣曰:“今用兵已久,利害相半。
其攻守之宜,罚宥之要,宜各具议状以闻。”
庚辰,翰林学士钱徽、萧俯各守本官,以上疏请罢兵故也。
癸未,削夺王承宗在身官爵,所袭封邑赐武俊子金吾将军士平。
令河东、河北道诸镇加兵进讨。
甲申,盗断建陵门戟四十七竿。
甲子,李光颜奏破贼。
二月癸卯,吐蕃赞普卒。
以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赐绯鱼袋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赐紫金鱼袋。
以内库绢四万匹赏幽、魏将士。
甲寅,以华州刺史李绛为兵部尚书。
丙辰,月掩心。
戊午,南诏蛮酋龙蒙盛卒。
三月庚午,皇太后崩于兴庆宫之咸宁殿。
是日,群臣发丧于西宫两仪殿,以宰臣裴度为礼仪使,吏部尚书韩皋为大明宫留守,设次于中书。
辛未,敕诸司公事,宜权取中书门下处分。
癸酉,分命朝臣告哀于天下。
甲戌,见群臣于紫宸门外庑下。
己卯,以宰臣李逢吉充大行皇太后山陵使。
出内库缯帛五万匹充奉山陵。
己丑,月近镇星。
夏四月壬寅,西川节度使李夷简遣使告哀于南诏。
后丧,边镇告四夷,旧制也。
庚戌,贬户部侍郎、判度支杨于陵为郴州刺史,坐供军有阙也。
丁巳,以徐、宿饥,赈粟八万石。
五月丁卯夜,辰、岁二宿合于东井。
宥州军乱,逐刺史骆怡。
壬申,李光颜破贼于凌云栅。
六月甲辰,高霞寓败于铁城,退保新兴栅,是日人情悚骇,宰相奏对,多请罢兵。
上曰:“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成计。
今但议用兵方略,朝廷庶务,制置可否耳。”
是夜,月掩心后星。
庚戌,田弘正军讨王承宗,次于南宫。
辛酉,群臣上大行皇太后谥曰庄宪。
秋七月丁丑,贬随、唐节度使高寓为归州刺史。
以河南尹郑权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唐州刺史、彰义军节度使、申光唐蔡随邓州观察使,权以唐州理为所;以华州刺史裴武为江陵尹,充荆南节度使。
戊寅,以随州刺史杨旻为唐州刺史,充行营都知兵马使。
以滋儒者,故复以旻将其兵。
壬午,宣武军奏破贼。
八月壬寅,以宰臣韦贯之为吏部侍郎,罢知政事。
贯之以淮西、河北两处用兵,劳于供饷,请缓承宗而专讨元济,与裴度争论上前故也。
戊申,容州奏飓风海水毁州城。
甲申,祔庄宪皇后于丰陵。
九月丁卯,饶州奏浮梁、乐平二县,五月内暴雨水溢,失四千七百户,溺死者一百七十人。
丙子,新除吏部侍郎韦贯之再贬湖南观察使。
辛未,贬吏部侍郎韦顗为陕州刺史,刑部郎中李正为金州刺史,度支郎中薛公干为房州刺史,屯田郎中李宣为忠州刺史,考功郎中韦处厚为开州刺史,礼部员外郎崔韶为果州刺史,并为补阙张宿所构,言与贯之朋党故也。
乙酉,蔡州军前奏拔凌云栅。
冬十月丁巳,以刑部尚书权德舆检校吏部尚书,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丙寅,幽州刘总加平章事,郓州李师道加检校司空。
师道闻拔凌云栅,乃惧,伪贡款诚,故有是令。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