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126页
浙东观察使贾全卒。
辛丑,吐蕃使论乞缕贡助山陵金银衣服。
太常上大行曾太皇太后沈氏谥曰睿真皇后。
丙午,以华州刺史杨于陵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丁未,改桂州纯化县为慕化县,蒙州纯义县为正义县。
乙酉,葬德宗皇帝于崇陵。
甲寅,以刑部尚书高郢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御史中丞李鄘为京兆尹。
贬京兆尹王权为雅王傅。
久雨,京师盐贵,出库盐二万石,粜以惠民。
乙巳,祔睿真皇后神主、德宗皇帝神主于太庙。
壬申,贬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韦执谊为崖州司马,以交王叔文也。
润、池、扬、楚、湖、杭、睦、江等州旱。
贬剑南西川节度使袁滋为吉州刺史,以其慰抚三川逗留不进故也。
以左骁卫将军李演为夏州刺史、夏绥银等州节度使,以右庶子武元衡为御史中丞。
己卯,再贬抚州刺史韩泰为虔州司马,河中少尹陈谏台州司马,邵州刺史柳宗元为永州司马,连州刺史刘禹锡朗州司马,池州刺史韩晔饶州司马,和州刺史凌准连州司马,岳州刺史程异郴州司马,皆坐交王叔文。
初贬刺史,物议罪之,故再加贬窜。
辛巳,宣、抚、和、郴、郢、袁、衢七州旱。
壬午,吏部尚书郑珣瑜卒。
甲申,以湖南观察使杨凭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以虢州刺史薛苹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
鄂、岳、婺、衡等州旱。
癸巳,宣歙观察使穆赞卒。
十二月丙申朔。
庚子,以东都留守韦夏卿为太子少保,以兵部尚书王绍为东都留守。
壬寅,改淳县为清溪县,姓淳于者改姓于。
甲辰,襄阳于頔加平章事。
丙申,月犯毕。
己酉,以新除给事中、西川行军司马刘辟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岁星犯太微西垣。
庚戌,金州复析汉阴县置石泉县。
壬子,以右谏议大夫韦丹为梓州刺史,充剑南东川节度使,以常州刺史路应为宣州刺史、宣歙池观察使。
壬戌,以朝请大夫、守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上柱国郑絪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学士。
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李吉甫为中书舍人,以考功员外郎裴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并充翰林学士。
元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群臣于兴庆宫奉上太上皇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
丁卯,御含元殿受朝贺。
礼毕,御丹凤楼,大赦天下,改元曰元和。
自正月二日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辛未,以鄂岳沔观察使韩皋为鄂、岳、蕲、安、黄等州节度使。
丁丑,太子少保韦夏卿卒。
辛巳,以兴元元从功臣、右神策护军使副薛盈珍为右神策护军中尉。
壬午,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司空王士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癸未,诏以太上皇旧恙愆和,亲侍药膳,起今月十六日已后,权不听政。
以左神策长武城防秋都知兵马使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充神策行营节度使。
甲申,太上皇崩于兴庆宫,迁殡于太极殿,发丧。
乙酉,宰相杜祐摄冢宰,杜黄裳为礼仪使,右仆射伊慎大明宫留守,视事于尚书省。
壬辰,复置斜谷路馆驿。
戊子,制:“剑南西川,疆界素定,籓镇守备,各有区分。
顷因元臣薨谢,邻籓不睦,刘辟乃因虚构隙,以忿结仇,遂劳王军,兼害百姓。
朕志存含垢,务欲安人,遣使谕宣,委之旄钺。
如闻道路拥塞,未息干戈,轻肆攻围,拟图吞并。
为君之体,义在胜残,命将兴师,盖非获已。
宜令兴元严砺、东川李康掎角应接,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兵马使李元奕率步骑之师,与东川、兴元之师类会进讨。
其粮料供饷,委度支使差官以闻。”
甲午,高崇文之师由斜谷路,李元奕之师由骆谷路,俱会于梓潼。
辛卯,群臣请听政。
二月乙未朔,以度支郎中敬宽为山剑行营粮料使。
严砺奏收剑州。
乙丑,入朝奚王梅落可银青光录大夫、检校司空,封饶乐郡王,放还蕃。
癸卯,赠宣武军节度使陆长源为右仆射,赠故吉州刺史姜公辅礼部尚书。
甲辰,以钱少,禁用铜器。
癸丑,以魏博田季安同平章事。
戊戌,谓宰臣曰:“前代帝王,或怠于听政,或躬决繁务,其道如何。”
杜黄裳对曰:“帝王之务,在于修己简易,择贤委任,宵旰以求民瘼,舍己从人以厚下,固不宜怠肆安逸。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