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280页

则天时,改藉田坛为先农。

神龙元年,礼部尚书祝钦明与礼官等奏曰:“谨按经典,无先农之文。

《礼记·祭法》云:‘王自为立社,曰王社。’

先儒以为社在藉田,《诗》之《载芟篇序》云‘春藉田而祈社稷’是也。

永徽年中犹名藉田,垂拱已后删定,改为先农。

先农与社,本是一神,频有改张,以惑人听。

其先农坛请改为帝社坛,以应礼经王社之义。

其祭先农既改为帝社坛,仍准令用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勾龙氏配。”

制从之。

于是改先农为帝社坛,于坛西立帝稷坛,礼同太社、太稷,其坛不备方色,所以异于太社也。

睿宗太极元年,亲祀先农,躬耕帝藉。

礼毕,大赦,改元。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冬,礼部员外郎王仲丘又上疏请行藉田之礼。

二十三年正月,亲祀神农于东郊,以勾芒配。

礼毕,躬御耒耜于千亩之甸。

时有司进仪注:“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终亩。”

玄宗欲重劝耕藉,遂进耕五十余步,尽垅乃止。

礼毕,辇还斋宫,大赦。

侍耕、执牛官皆等级赐帛。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又亲往东郊迎气,祀青帝,以勾芒配,岁星及三辰七宿从祀。

其坛本在春明门外,玄宗以祀所隘狭,始移于浐水之东面,而值望春宫。

其坛一成,坛上及四面皆青色。

勾芒坛在东南。

岁星已下各为一小坛,在青坛之北。

亲祀之时,有瑞雪,坛下侍臣及百僚拜贺称庆。

肃宗乾元二年春正月丁丑,将有事于九宫之神,兼行藉田礼。

自明凤门出,至通化门,释軷而入坛,行宿斋于宫。

戊寅,礼毕,将耕藉,先至于先农之坛。

因阅耒耜,有雕刻文饰,谓左右曰:“田器,农人执之,在于朴素,岂文饰乎?”乃命彻之。

下诏曰:“古之帝王,临御天下,莫不务农敦本,保俭为先,盖用勤身率下也。

属东耕启候,爰事藉田,将欲劝彼蒸人,所以执兹耒耜。

如闻有司所造农器,妄加雕饰,殊匪典章。

况绀辕缥軏,固前王有制,崇奢尚靡,谅为政所疵。

靖言思之,良用叹息,岂朕法尧舜、重茅茨之意耶!其所造雕饰者宜停。

仍令有司依农用常式,即别改造,庶万方黎庶,知朕意焉。”

翌日己卯,致祭神农氏,以后稷配享。

肃宗冕而硃纮,躬秉耒耜而九推焉。

礼官奏陛下合三推,今过礼。

肃宗曰:“朕以身率下,自当过之,恨不能终于千亩耳。”

既而伫立久之,观公卿、诸侯、王公已下耕毕。

太宗贞观十四年春正月庚子,命有司读春令,诏百官之长,升太极殿列坐面听之。

开元二十六年,玄宗命太常卿韦绦每月进《月令》一篇。

是后每孟月视日,玄宗御宣政殿,侧置一榻,东面置案,命韦绦坐而读之。

诸司官长,亦升殿列座而听焉。

岁余,罢之。

乾元元年十二月丙寅立春,肃宗御宣政殿,命太常卿于休烈读春令。

常参官五品已上正员,并升殿预坐而听之。

旧仪,岳渎已下,祝版御署讫,北面再拜。

证圣元年,有司上言曰:“伏以天子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于礼应敬,故有再拜之仪。

谨按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天子无拜公侯之礼,臣愚以为失尊卑之序。

其日月已下,请依旧仪。

五岳已下,署而不拜。”

制可,从之。

贞观之礼,无祭先代帝王之文。

显庆二年六月,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奏曰:“谨案《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又:‘尧、舜、禹、汤、文、武,有功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准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常加祭享,义在报功。

爰及隋代,并遵斯典。

汉高祖祭法无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秦、汉故事。

始皇无道,所以弃之。

汉祖典章,法垂于后。

自隋已下,亦在祠例。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