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323页

《宴乐》,张文收所造也。

工人绯绫袍,丝布袴。

舞二十人,分为四部:《景云乐》,舞八人,花锦袍,五色绫袴,云冠乌皮靴;《庆善乐》,舞四人,紫绫袍,大袖,丝布袴,假髻。

《破阵乐》,舞四人,绯绫袍,锦衿褾,绯绫裤。

《承天乐》,舞四人,紫袍,进德冠,并铜带。

乐用玉磬一架,大方响一架,NN筝一,卧箜篌一,小箜篌一,大琵琶一,大五弦琵琶一,小五弦琵琶一,大笙一,小笙一,大筚篥一,小筚篥一,大箫一,小律一,正铜拔一,和铜拔一,长笛一,短笛一,楷鼓一,连鼓一,鞉鼓一,桴鼓一,工歌二。

此乐惟《景云舞》仅存,余并亡。

《长寿乐》,武太后长寿年所造也。

舞十有二人。

画衣冠。

《天授乐》,武太后天授年所造也。

舞四人。

画衣五采,凤冠。

《鸟歌万岁乐》,武太后所造也。

武太后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又常称万岁,为乐以象之。

舞三人。

绯大袖,并画瞿鹆,冠作鸟像。

今案岭南有鸟,似瞿鹆而稍大,乍视之,不相分辨。

笼养久则能言,无不通,南人谓之吉了,亦云料。

开元初,广州献之,言音雄重如丈夫,委曲识人情,慧于鹦鹉远矣,疑即此鸟也。

《汉书·武帝本纪》书南越献驯象、能言鸟。

注《汉书》者,皆谓鸟为鹦鹉。

若是鹦鹉,不得不举其名,而谓之能言鸟。

鹦鹉秦、陇尤多,亦不足重。

所谓能言鸟,即吉了也。

北方常言瞿鹆逾岭乃能言,传者误矣。

岭南甚多瞿鹆,能言者非瞿鹆也。

《龙池乐》,玄宗所作也。

玄宗龙潜之时,宅在隆庆坊,宅南坊人所居,变为池,望气者亦异焉。

故中宗季年,泛舟池中。

玄宗正位,以坊为宫,池水逾大,弥漫数里,为此乐以歌其祥也。

舞十有二人,人冠饰以芙蓉。

《破阵乐》,玄宗所造也。

生于立部伎《破阵乐》。

舞四人,金甲胄。

自《长寿乐》已下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

惟《龙池》备用雅乐,而无钟磬,舞人蹑履。

《清乐》者,南朝旧乐也。

永嘉之乱,五都沦覆,遗声旧制,散落江左。

宋、梁之间,南朝文物,号为最盛;人谣国俗,亦世有新声。

后魏孝文、宣武,用师淮、汉,收其所获南音,谓之《清商乐》。

随平陈,因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

遭梁、陈亡乱,所存盖鲜。

隋室已来,日益沦缺。

武太后之时,犹有六十三曲,今其辞存者,惟有《白雪》、《公莫舞》、《巴渝》、《明君》、《凤将雏》、《明之君》、《铎舞》、《白鸠》、《白纟宁》、《子夜》、《吴声四时歌》、《前溪》、《阿子》及《欢闻》、《团扇》、《懊憹》、《长史》、《督护》、《读曲》、《乌夜啼》、《石城》、《莫愁》、《襄阳》、《栖乌夜飞》、《估客》、《杨伴》、《雅歌》、《骁壶》、《常林欢》、《三洲》、《采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泛龙舟》等三十二曲,《明之君》、《雅歌》各二首,《四时歌》四首,合三十七首。

又七曲有声无辞:《上林》、《凤雏》、《平调》、《清调》、《瑟调》、《平折》、《命啸》,通前为四十四曲存焉。

《白雪》,周曲也。

《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世谓之三调。

《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

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于鸿门,项庄剑舞,将杀高祖。

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云公莫害沛公也。

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象项伯衣袖之遗式也。

《巴渝》,汉高帝所作也。

帝自蜀汉伐楚,以版盾蛮为前锋,其人勇而善斗,好为歌舞,高帝观之曰:“武王伐纣歌也。”

使工习之,号曰《巴渝》。

渝,美也。

亦云巴有渝水,故名之。

魏、晋改其名,梁复号《巴渝》,隋文废之。

《明君》,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入朝,诏王嫱配之,即昭君也。

及将去,入辞。

光彩射人,耸动左右,天子悔焉。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