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479页
长安二年,升为中州。
开元二十三年,升为上州。
天宝元年,改为通川郡。
乾元元年,复为通州。
旧领县七,户七千八百九十八,口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三。
天宝,户四万七百四十三,口十一万八百四。
在京师西南二千三百里,去东都二千八百七十五里。
通川 汉宕渠县地,分置宣汉县,属巴郡。
后魏改为石城县。
梁于县置万州,元魏改为通州。
隋为通川县
永穆 宕渠地,梁置永康县,隋改为永穆。
武德元年,属巴州。
二年,置万州,蜀割巴州之归仁,置诺水、广纳、太平、恆丰四县,并属万州。
七年,省诺水县。
贞观元年,废万州,以归仁属巴州,广纳属壁州,永穆属通州。
废太平、恆丰二县入永穆三冈 隋旧县
石鼓 后魏置
东乡 武德三年,置南石州,又分置下蒲、昌乐二县属之。
八年,废南石州,省昌乐入石鼓、下蒲入东乡
宣汉 隋旧。
武德元年,置南并州,又置东关县隶之。
贞观元年,废南并州,省东关入宣汉。
自和昌城移治新安,属通州新宁 武德二年,分通川县置,治新宁故城。
贞观八年,移治賨城。
巴渠永泰元年六月,分石鼓县四乡置巴渠。
洋州下 隋汉川郡之西乡县。
武德元年,割梁州三县置洋州。
四年,又置洋源县。
天宝元年,改为洋川郡。
乾元元年,复为洋州。
旧领县四,户二千二百二十六,口一万八千六十。
天宝领县五,户二万三千八百四十九,口八万八千三百二十七。
在京师南八百里,至东都二千里。
西乡 本汉成固县地,蜀立西乡县。
后魏于此置洋州,以水为名黄金 汉安阳县地,属汉中郡。
后魏置黄金县,水名也。
隋县治巴岭镇,贞观三年,移于今治
兴道 隋兴势县。
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兴道洋源 武德七年,分西乡县置
真符 开元十八年,分兴道置华阳县。
天宝七年,改属京兆,仍改为真符。
十一年,还属洋川郡。
合州中 隋涪陵郡。
武德元年,改为合州,领石镜、汉初、赤水三县。
三年,又置新明县。
天宝元年,改为巴川郡。
乾元元年,复为合州。
旧领县四,户一万四千九百三十四,口五万二百一十。
天宝领县六,户六万六千八百一十四,口十万七千二百二十。
在京师南二千四百五十里,至东都三千三百里。
石镜 汉垫江县,属巴郡。
宋改名宕渠,宋置东宕渠郡及石镜县,又改郡为合州,涪、汉二水合流处为名
新明 武德二年,分石镜置
汉初 后魏清居县,隋改汉初
赤水 隋分石镜置
巴川 开元二十三,割石镜、铜梁二县置铜梁 长安三年置。
初治奴仑山南,开元三年,移治于武金坑。
集州下 隋汉川郡之难江县。
武德元年,置集州,仍割巴州之符阳、长池、白石三县来属。
又置平桑县,凡领五县。
八年,以符阳、白石属壁州。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