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265页

按《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六,《易纬》云,年有七十二候,合为二百八十八,故径二百八十八尺。

所以仰叶乾策,远承贞候,顺和气而调序,拟圆盖以照临。

堂上栋,去基上面九十尺。

按《周易》,天数九,地数十,以九乘十,数当九十,故去基上面九十尺。

所以上法圆清,下仪方载,契阴阳之至数,叶交泰之贞符。

又以兹天九,乘于地十,象阳唱而阴和,法乾施而坤成。

檐,去地五十五尺。

按《周易》,大衍之数五十有五,故去地五十五尺。

所以拟大《易》之嘉数,通惟神之至赜,道合万象,理贯三才。

上以清阳玉叶覆之。

按《淮南子》,清阳为天,合以清阳之色。

诏下之后,犹群议未决。

终高宗之世,未能创立。

则天临朝,儒者屡上言请创明堂。

则天以高宗遗意,乃与北门学士议其制,不听群言。

垂拱三年春,毁东都之乾元殿,就其地创之。

四年正月五日,明堂成。

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

有三层: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

亭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LR、勣,藉以为本,亘之以铁索。

盖为鸾鷟,黄金饰之,势若飞翥。

刻木为瓦,夹纻漆之。

明堂之下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

号万象神宫。

因改河南县为合宫县。

诏曰:黄轩御历,朝万方于合宫;丹陵握符,咨四岳于衢室。

有虞辑瑞,总章之号既存;大禹锡珪,重屋之名攸建。

殷人受命,置阳馆以辨方;周室凝图,立明堂以经野。

用能范围三极,幽赞五神,展尊祖之怀,申宗祀之典。

爰从汉、魏,迨及周、隋、经始之制虽兴,修广之规未备。

朕以庸昧,虔膺厚托,受寄于缀衣之夕,荷顾于仍几之前。

伏以高宗往年,已属意于阳馆,故京辅之县,预纪明堂之名;改元之期,先著总章之号。

朕于乾封之际,已奉表上尘,虽简宸心,未遑荣构。

今以鼎郊胜壤,圭邑奥区,处天地之中,顺阴阳之序,舟车是凑,贡赋攸均,爰藉子来之功,式遵奉先之旨。

夫明堂者,天子宗祀之堂,朝诸侯之位也。

开乾坤之奥策,法气象之运行,故能使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眷言盛烈,岂不美欤!比者鸿儒礼官,所执各异,咸以为明堂者,置之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在国阳明之地。

今既俯迩宫掖,恐黩灵祇,诚乃布政之居,未为宗祀之所。

朕乃为丙巳之地,去宫室遥远,每月所居,因时飨祭,常备文物,动有烦劳,在于朕怀,殊非所谓。

今故裁基紫掖,辟宇彤闱,经始肇兴,成之匪日。

但敬事天地,神明之德乃彰;尊祀祖宗,严恭之志方展。

若使惟云布政,负扆临人,则茅宇土阶,取适而已,岂必劳百姓之力,制九筵而御哉!诚以获执蘋蘩,虔奉宗庙故也。

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

今以上堂为严配之所,下堂为布政之居,光敷礼训,式展诚敬。

来年正月一日,可于明堂宗祀三圣,以配上帝。

宜令礼官、博士、学士、内外明礼者,详定仪礼,务从典要,速以奏闻。

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亲享明堂,大赦改元。

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颁九条以训于百官。

文多不载。

翌日,又御明堂,飨群臣,赐缣纁有差。

自明堂成后,纵东都妇人及诸州父老入观,兼赐酒食,久之乃止。

吐蕃及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来贺。

载初元年冬正月庚辰朔,日南至,复亲飨明堂,大赦改元,用周正。

翼日,布政于群后。

其年二月,则天又御明堂,大开三教。

内史邢文伟讲《孝经》,命侍臣及僧、道士等以次论议,日昃乃罢。

天授二年正月乙酉,日南至,亲祀明堂,合祭天地,以周文王及武氏先考、先妣配,百神从祀,并于坛位次第布席以祀之。

于是春官郎中韦叔夏奏曰:“谨按明堂大享,唯祀五帝。

故《月令》云:‘是月也,大享帝。’

则《曲礼》所云‘大享不问卜’,郑玄注云‘谓遍祭五帝于明堂,莫适卜’是也。

又按《祭法》云:‘祖文王而宗武王。’

郑玄注云:‘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